人民網
人民網>>IT

流量造假應規范平台 別讓藝人和粉絲成受害者

2019年06月14日08:27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流量造假應規范平台,別讓藝人和粉絲成受害者

  近日,北京警方破獲了一起使用非法APP誘導粉絲在網絡社交平台“充值刷量”獲利800萬元的刑事案件。最新報道稱,此軟件曾幫100多名明星提高人氣,隨著案情的水落石出,以蔡徐坤、王俊凱、鹿晗、迪麗熱巴等為代表的流量明星再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據警方通報稱,這款名為“星援”的APP依托於大平台的“明星排行榜”,可以幫粉絲完成刷量任務。在各個粉絲群中布置同伙誘導其他人充值沖榜,並以此獲利。不知真相的粉絲看似心甘情願,實際是受騙上當。

  平台“制造榜單”,APP依托大型網絡平台的規則,利用了技術漏洞,誘惑著偶像的粉絲們開始互相比著刷,直到每條微博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次轉發,粉絲與偶像,一起被裹挾在流量競爭中。

  表面來看,瘋狂的刷量游戲,涉事明星似乎是受益者:在流量假象的襯托下,身價被抬升。但如蔡徐坤這樣一次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的明星們,處於輿論漩渦,也難以面向公眾自辯。關於“流量”問題的許多報道文章,無一例外地帶了“一億轉發的背后……”的標題,仿佛這個在飯圈使用率極高的軟件,只是為蔡徐坤刷一億流量而生。

  所幸,“星援案”的破獲令流量造假真正的幕后黑手浮出水面,而且,通過案情分析可以發現,除了獲利頗豐的運營方和幾個幫凶,其他人都是受害者。

  粉絲們無疑是最直接的受害者,粉絲們是盲目者,是順應者,也是被迫者。被平台的各種榜單“挾持”,充值刷量,付出金錢與精力,卻令偶像一再受到輿論的質疑。

  另外,如蔡徐坤這樣初入行的偶像,被流量游戲“挾持”,被平台規則綁架,雖然有心經營自己的作品與專業,卻也不得不成為“流量”規則中的一枚棋子。

  不過,到底誰才是這一現象的始作俑者?可能要看哪裡才是真正承載流量的載體。在筆者看來,針對人性弱點、打造閃光噱頭、設計游戲規則的平台,在促使刷量這種娛樂小把戲變成網絡黑產的過程中,是起到主導甚至決定性作用的。

  平台根據流量制定KPI,運營規則就是推動其熱度的經營手段,如果不靠手段來“維持”流量的熱度,平台也難以繼續維持利潤。正是因為有些平台為了熱度鼓勵“競爭”、強調粉絲打榜,才會營造病態的競爭機制。

  然而,刷流量軟件自飯圈“競爭”伊始便出現,通過施以小恩小惠激化攀比情緒,刻意營造緊張氛圍並引導粉絲不理智行為,才造成網絡大環境的破壞,方便其從中謀利。

  無序的喧囂之下,平台應有能力維持正常秩序——這是平台的價值更是平台的責任。腳踏實地,求真求是,也應是全社會追求的方向和堅守的價值觀。

  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從根本上還原真實數據。如若一直拿藝人名字頂在事件的前端,大眾也會完全被所謂大數字帶偏方向和注意力。

  像“星援APP”就是一個小的平台,它利用大平台的漏洞,來輸送虛假信息,制造了數據混亂。可一個刷量軟件倒下了,還是有更多類似“星援APP”這樣小軟件、小的刷量公司,活躍在各個地方。如果平台依然為了熱度鼓勵“競爭”、強調粉絲打榜,這樣的非法軟件依然會有市場。

  大平台管理技術的滯后,和“榜單規則”的不當制定與縱容,愈發刺激了扭曲的飯圈形態,才是“小產業”被做大的根本原因之一。平台“培養”著被動適應的粉群,被“刷”著的藝人,甚至那些見有洞可鑽,有金可撈的人也都成為這條產業鏈下的“犧牲品”,藝人背負莫須有的罪名。刷單者付出金錢,成為可笑的“幫凶”。制造刷單技術的人員愣是把自己弄成了罪犯。

  在正常邏輯下,刷量造假小平台與提供輿論場的大平台之間的關系,該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關系,兩方之間的角力會是長期的,但后者完全可以把這種角力變成短期的。因為大平台擁有制定規則的優先權與絕對領導權,大平台隻要鬆開手指縫,就會有無數罅隙產生,滋生諸多“腐敗行為”。而大平台如果握緊拳頭,則會完全杜絕造假行為。

  規則更改,在技術上的操作是非常簡單的,只是看平台是否願意犧牲“利益”與“熱度”。

  規則的優化與更改,完全可以實現得深入一些,平台從根本上改變唯流量是從的“游戲規則”,像蔡徐坤這樣的年輕偶像,也可以在更健康的環境下,潛心專注自己的專業與事業,也讓大眾、粉絲、歌迷,可以把目光集中在作品上。這才是健康、良好的生態環境。

  總而言之,“流量之害”,粉絲群體和明星本人實為受害者,流量藝人及其粉絲也被動成為輿論攻擊對象。用明星轉移公眾注意力,其實容易模糊焦點,拿出一個所謂的“最大受益者”,眾人筆伐之,輿論攻擊之。看似找到了重點,實則走了彎路。如何徹底阻斷,避免此類社會現象的再發生,如何完全防范犯罪分子的卷土重來,如何給予年輕人更多正面的引導,這是一個社會責任感的命題,也是所有媒體人,有權力者,有影響力,有社會責任感的每一個人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粉絲對偶像的初心,本是視偶像為榜樣,以激勵自己變得更優秀、美好,這本無錯。但如果粉絲向往美好的初心被利用,成為刷量的“工具”,被整個環境帶領,扭曲了本意,這也是一種悲哀。我們呼吁,從平台到大環境,合理引導,倡導健康、積極的偶像生態,將藝人與歌迷、粉絲的關系,引導向理性,純粹的方向。

  □陳曉瀟(評論人)

  

(責編:王子侯、畢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