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智慧零售+場景互聯網將重塑零售業態

陳維城
2019年06月14日08:13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智慧零售+場景互聯網將重塑零售業態

  6月12日,新京報經濟智庫思刻(thinker)沙龍現場。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消費已經連續五年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大動力。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數據,2018年我國GDP為90.0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3月9日,商務部部長鐘山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國已經是消費大國,消費結構在不斷優化。他表示,今年商務部在促進消費方面要抓三件事情,包括“提升城市消費,促進消費升級”、“擴大鄉村消費”和“發展服務消費,優化服務供給”等。

  傳統零售業遇上互聯網,未來如何轉型?如何重塑“人、貨、場”的關系?新零售獲客成本大概是多少?流量的紅利是否已經過去?今年6·18有什麼不一樣?是否出新的零售業態?

  6月12日,新京報經濟智庫思刻(thinker)舉辦沙龍,邀請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員趙萍、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貿易經濟系主任王曉東、盤古智庫學術委員萬喆以及北京蘇寧易購總經理郝嘉等嘉賓就零售業態轉型相關話題參與討論。

  3年內商品零售額將超美國

  “當前我們的消費規模在世界各國橫向比較來看,現在是位二爭一的地位。大家說趕英超美,不是這樣。我們其實與美國的差距正在縮小,根據我們的測算,差不多應該是三年之內,最快一到兩年,中國的商品零售額就能趕超美國。”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員趙萍用數據解釋稱,2017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6.6億人民幣,按照當年匯率6.75計算,相當於5.42億美元。相比之下,當年美國的零售額與食品銷售額是5.76億美元,差了3400萬美元。到了2018年,兩者相差2800萬。

  在趙萍看來,未來我國消費貢獻率潛力非常大。“2018年消費率隻有53.6%,所以整個存量當中消費的佔比其實才一半多一點,而發達國家消費率一般都是在80%以上。如果按照今年一季度消費貢獻率65.1%來算的話,至少還需要50多年,我們的消費率才能趕上發達國家。所以未來增長的潛力很大,隻要動力足夠強勁。”

  趙萍認為未來兩方面可以提供強勁動力——城鎮化率和中等收入階層。其中,按照過去城鎮化率平均每年會增長一個點計算,意味著每年有1400萬人的消費水平要翻倍。此外,中等收入階層有4個億,收入多,消費意願也很強,未來增長空間非常大。

  此外,趙萍認為,零售業最重要的轉型就是線上線下融合,形成多場景、多渠道、多種業態,從而使消費者在消費時會產生更多的選擇,包括商品和服務。其次,有更多的選擇渠道,線上線下便利節省時間,從而滿意度、體驗會更好。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貿易經濟系主任王曉東認為,消費升級背后最深刻的變化是流通,起到匹配供需的職能。今后消費需求一定要發揮供給側的流通導向作用。零售業態的轉型應該是零售業更深刻地融入生產,向上游滲透,能夠給生產起到不僅是生產的排水渠,更應該是消費的引水渠的功能,這是零售業轉型發展的一個新的方向。

  “新零售也好,金融服務也好,都是圍繞著社區生態是什麼樣的生態,就會產生相應什麼樣的機構。現在最主要是技術帶來的進步,使得我們的生活狀態發生了變化,是業態跟隨生態變化。”盤古智庫學術委員萬喆認為。

  北京蘇寧易購總經理郝嘉認為,理解消費的鑰匙是場景,零售業態的未來是智慧零售。“智慧零售+場景互聯網”將從根本上塑造零售業態的未來。未來提供零售商品的不再是單一的門店或網店,而是由互聯網串聯線上線下形成的零售場景。例如,蘇寧小店不是簡單的便利店,它的背后是一個無限SKU的智慧零售生態,店長能夠根據所在社區的特點,靈活配置商品和服務,做到“千店千面”。遍及城鄉的電器加盟店“零售雲”,無論多麼偏遠,都能夠得到蘇寧在物流、售后、服務能力的賦能。

  “蘇寧開便利店、蘇寧小店最終就是要給自己的消費者和供應商來賦能。我們賣的不是商品,賣的是一種服務。此外,不斷通過大數據來進行反向定制商品提供給供應商、生產商合作伙伴,讓他們更能夠生產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商品。”

  1 如何重塑“人、貨、場”的關系?

  趙萍:重新塑造人、貨、場,首先還是要先了解人。需要線上線下結合,能夠通過線下更多的網點、更好的體驗來提升和豐富線上的體驗,這樣才能夠把掌握線上已有的大數據,通過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相關技術賦能到線下,從而使線上和線下優勢實現互補,才能夠真正了解消費者。在真正了解消費者的基礎上塑造場景,再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場景,對貨品進行選擇,和品牌商進行合作,開發出新的功能、包裝、規格的產品,從而更好滿足消費需求。

  王曉東:“人、貨、場”中人就是消費者,貨就是商品,場就是零售的概念,現在有了大數據、勞動手段、生產工具,所以我們可以把消費者的需求抓得更牢,把握得更細,挖掘得更深。零售新舊之分是一種質的差異。

  新零售的質變在於現在的零售很可能不是原來的買進賣出,不是原來的賤買貴賣了,已經跳出了原來僅僅銷售商品傳統的框架。零售可以往深度和生產資本相融合。對新零售的理解,不僅僅是銷售方式變化,而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萬喆:新零售最重要不只是產生了新技術和新渠道,而是新技術帶來的包括新渠道在內的整體的交易的場景、生活狀態發生的變化,因此我講的剛才的是社區變化,然后交易的方式、平台,包括提供的服務和產品要怎麼變化。蘇寧形成了全產業鏈,一方面去中心化,變得越來越散,一方面集聚效應,變得越來越大。

  傳統賣場有兩件因素非常重要,一個是黏性,一個是有效性。不能因為在新的場景下,有新技術,就是助力在新渠道當中交易,就忽略掉過去的這些東西。因此新零售的轉型升級只是開端,接下來還要再進行一些磨煉和洗牌,重新從人性的需求出發。

  郝嘉:現在的商業環境不是人找商品,而是商品找人。我們必須要分析消費者的需求,必須去研究商品、研究消費者到底需要什麼,我們再去推送給他什麼。因此蘇寧推出了蘇寧小店社區拼團“蘇小團”,蘇寧拼購和推客。還在賦能很多領域,比如與中國石化、北京石油合作,易捷客戶端完成加油繳費、積分兌換蘇寧產品。

  2 獲客成本多少?流量紅利是否過去?

  郝嘉:在線上,蘇寧通過蘇寧易購APP、蘇寧拼購APP、蘇寧小店APP、蘇寧易購天貓旗艦店等移動端、網頁端流量入口,為用戶提供優質商品選擇,在線下,蘇寧小店在北京市的消費者每天20萬人次,比如我們把20萬人次轉化成電器、PPTV、萬達百貨、母嬰產業的流量是不是會更好?這就是蘇寧做小店的根本原因。我們用好多轉化創新的方法,所以現在的業態不缺流量,缺的是業態組合,我們相互會員打通非常關鍵。流量其實是很好找的,但如何轉化還在研究。

  萬喆:廣告就是商品找人,現在是商品要抓人,就是我要讓這個人來了,而且他買了,他還要留在這兒,到別的業態去,產生新的收益。這點是現在比較難的點,我們的技術到這兒了,就包括大數據的挖掘可能到這兒了。在商業模式上,海量數據哪些是有效、有用的,新零售商業模式也應該從這個方面考慮。

  王曉東:有了互聯網,生產小而美的需求匯集起來,匯集成海量訂單,就有規模經濟了。所以我們過去所說的傳統的規模經濟的概念,不是規模經濟的概念,互聯網的力量在我們需求的搜集、傳遞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趙萍:零售業的創新首先要解決供給端的不平衡問題,而基於這樣的一個方向,就要更好地運用大數據的分析,特別是智慧零售,用更多的智慧手段來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這樣才能使供給側、需求側更好地匹配,而在匹配的過程當中,就意味著更大的增長空間。通過技術創新、通過業態模式的創新,來解決供給不平衡的問題。

  3 今年6·18有沒有體現出新的零售業態?

  趙萍:今年6·18和往年的不同點有幾個方面。首先,千店千面甚至是千人千面﹔第二,線上線下融合的特點也特別突出,過去兩三年線上線下融合的速度非常快,已經形成非常好的場景融合和渠道融合﹔第三,就是品質化,品質化除了商品之外,服務也越來越有保障。

  王曉東:“電商造節”就是商家提出來的,替消費者提出來。不只是尋找需求、發現需求的問題,還得有創造需求的問題,有些消費者需求需要商家替他提出來,反過來再對他進行促銷,然后產生購買行為。所以有些時候是要造概念。電商市場在中國異軍突起,盡管現在增長速度稍微放緩,但依然后勢很強勁。

  萬喆:6·18是不是現在越來越難做,同質性變得越來越強了?互聯網改變了交易的形態,使得渠道下沉變得更加容易了。我個人覺得電商現在面臨一個轉折點,如何激發新的消費需求對電商來說是新的挑戰。可能要在新的場景、需求的基礎上來發掘出潛能,這可能是新的挑戰。

  郝嘉:6月14日大家來所有的蘇寧小店,隻要下了APP,購買第二件半價。我講這個活動,也是想告訴大家獲客成本沒有想的那麼高,我們會以這樣的形式獲客。社區從來都不缺用戶需求,缺的是能滿足用戶需求的平台。作為商品服務全面打通、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社區服務平台,以服務業態的高頻流量,激活線下平台的商品消費。

 

(責編:董思睿、畢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