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有了小毛病,不上醫院先上網

網絡問診上班族省心了

李  貞  於林海
2019年05月17日07: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在江西省定南縣智慧醫療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指導市民通過互聯網遠程問診平台進行病情診療。
  陳地長攝(人民圖片)

  在北京從事媒體工作的邢可又一次打開手機裡醫療健康APP,翻看自己關於“如何治療青春痘”的問診記錄,打算根據醫生的建議調整飲食習慣。“網絡問診可以說是我們上班族的福音。”邢可表示,他常用網絡問診與線下治療相結合的方式解決身體上的一些小毛病。近年來,“互聯網+醫療”發展迅速,包括網絡問診在內的相關服務與政策已悄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研發機器人讓骨折精准復位

  5月7日,由國家衛健委、福建省政府共同主辦的“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健康分論壇”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在峰會上,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全國目前已有158家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政策體系基本建立,行業發展態勢良好。報告還提出,國家衛健委將著力推動實現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線上服務、三級醫院實現院內信息互通共享等“硬任務”。

  寧夏回族自治區衛健委黨組書記田豐年表示,寧夏通過“互聯網+”建成了覆蓋全區的居民健康檔案和醫療衛生健康管理系統,向基層群眾提供慢病管理、線上服務,開展“線上+線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促進全民健康管理。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董家鴻表示,醫院已經研發了可穿戴設備和人工智能診斷系統,正在研發骨科機器人、實現骨折人工智能精准的復位。在醫院管理方面,要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實現各個學科和多個行政部門跨學科急救體系,極大地提升了治療效率。

  患者點贊“線上線下打通”

  依據網絡問診的流程,患者按照自己對病情的初步判斷,在網站上選擇相關科室或者直接尋求知名度較高的醫生,對其支付一定的咨詢費,然后通過網上圖文溝通向醫生描述病情,最后由醫生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判斷。如果患者不想單獨付費咨詢,便可以瀏覽其他相似的問診病例,做一個簡單的參考。

  除了網絡問診之外,很多醫院網站還向患者提供線下就醫指南和網上預約服務,做到“線上線下打通”。例如,北京協和醫院開發了“協和APP”,為患者提供預約挂號、在線建檔、輔助科室預約、自助繳費等功能,患者接受診療后,還可以在線查詢處方、填寫滿意度調查。

  遠程會診對基層醫院是利好

  目前,網絡問診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北京理工大學學生孫銘向筆者講述了一次不愉快的網絡問診經歷:“2018年10月,我因為學業緊張、心理壓力較大,總是發燒。在網上向醫生描述了症狀,但醫生總是含糊其辭,沒有給出具體的病情判斷。”在多次詢問無果、服用推薦藥不見效后,他還是選擇去正規醫院做線下檢查。

  對此,威海人民醫院主治醫師安景華表示,醫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一般醫生在診斷疾病的過程中都會經過“視觸叩聽”的物理查體過程,而這是網絡問診無法實現的。“比如,患肺炎的病人需要醫生每天拿聽診器根據肺部啰音情況進行判斷。因此,網絡問診目前還是以輔助作用為主。”安景華說。對於“互聯網+醫療”未來的發展前景,安景華仍表示肯定。她認為,“互聯網+醫療”還有很多的應用場景,尤其是5G時代到來后,互聯網或許會對診療產生顛覆性的改變。

  在縣級醫院心內科工作了24年的主治醫師姜獻華看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為基層醫院帶來的利好更突出。首先,為患者降低治療成本的同時,網上遠程會診減少了危重病人在轉院途中出現風險的可能性。其次,對基層醫院來說,互聯網打通了不同層級間醫院的交流渠道。“基層醫院的醫生可以通過網絡與合作醫院討論病例、視頻同步會診,大大增加基層醫生對重症、難症病例的認識。”姜獻華說。

(責編:孟哲、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