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評瀏覽器主頁劫持現象:違法成本過低消弭震懾效果

張智全
2019年05月16日07:44 | 來源:中國經濟網
小字號
原標題:評瀏覽器主頁劫持現象:違法成本過低消弭震懾效果

  明明自己沒有設置過,打開網頁瀏覽器卻直接到了一個陌生網站,想改回原來的主頁設置頗費周折,甚至無能為力。媒體調查發現,在網上的各類計算機論壇上,網友關於瀏覽器主頁被劫持的帖子比比皆是。

  所謂瀏覽器主頁劫持,是指用戶設置的主頁網址在用戶不知情時,被強行篡改為其他網址,當用戶打開瀏覽器后,顯示的頁面變成劫持者設置的頁面。劫持瀏覽器主頁不僅讓用戶體驗差,導致隱私泄露,危及網絡安全,也侵犯了用戶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計算機信息系統擁有權,是典型的網絡毒瘤,必須依法堅決遏制。

  互聯網經濟的核心是流量為王,誰有了流量,誰就掌握了創收的法寶,控制瀏覽器主頁則是獲取流量的最便捷方法。有了劫持所得的流量,瀏覽器主頁劫持者就可以將其用於廣告投放、推廣應用甚至個人隱私收集等方面,賺取非法利潤。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效遏制瀏覽器主頁劫持不法行為,必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給不法分子套上“緊箍咒”。雖然我國目前已出台了不少規范“瀏覽器主頁劫持”等行為的法律規范,2017年6月份實施的網絡安全法也從原則性上否定了“流量劫持”行為,但這些規定大多止步於原則性的宣示層面,對以劫持瀏覽器主頁來取得用戶流量這一非法獲利行為的打擊,缺乏詳細和可供操作的具體處罰措施,從而導致相關違法成本過低,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震懾效果。尤其是針對流量劫持中侵犯公民個人隱私信息的懲戒,因缺乏具體實施細則,讓流量劫持者有了較大的回旋空間,以致現實中流量劫持者強制索取用戶隱私信息的違法行為屢禁不止。

  有鑒於此,有關部門要強化相關法律規范的頂層設計,對相關責任主體系統地劃定出行政、民事直至刑事責任,以嚴密的法律責任追究措施,使瀏覽器主頁劫持者沒有非法獲利的空間。同時,也應意識到,瀏覽器主頁劫持不法行為的蔓延,與監管機構的協同治理機制還不十分完善密切相關。因此,監管部門要協作配合,合力共治,切實加大監管執法力度,讓瀏覽器主頁劫持者無處遁形。

 

(責編:孟哲、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