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對待智能網絡不能一棒子打死 也不能一味放縱 

任  飏
2019年05月16日07: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在信息時代,這是無數家長糾結的問題,也是基礎教育必須思考的命題。技術創新的不斷進步與智能科技的應用普及,為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多途徑與更低成本,同時也帶來更多需要回答的現實問題。

  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原生一代,處於基礎教育階段的青少年擁有更加舒適、平等、開放的家庭環境,也因此有更多機會接觸智能電子設備。一項調查顯示,60%的青少年認為自己的朋友對手機上癮﹔33%的青少年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朋友在網上交流,而不是面對面。當越來越多的“00后”成為低頭一族,沉迷網絡游戲與虛擬世界時,創新型人才培養又該何去何從?

  智能信息設備在打開新世界大門的同時,也可能關上了不止一扇窗。創新型人才的基礎是需要具備良好的大腦機能與健康的體魄。兒童尚處於發育期,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可能會引起兒童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紊亂等問題。轟炸式的信息、快餐式的短視頻都會影響兒童獨立思考能力,相關信息的推送、輸入法的聯想功能等可能使兒童輕而易舉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喪失了獨立探索的欲望,而好奇心與求知欲是創新型人才首要的品質。同時,網絡一方面將地球變成“地球村”,另一方面也使鄰居變成了“陌生人”。如果在網絡上樂於結識新朋友、現實中卻羞澀怯懦,那就會損害團隊合作的能力,無法跟上時代的要求。

  也要看到,矛盾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網絡環境下,學生學習的空間擴展到課堂以外,甚至突破地域限制,足不出戶就能接觸到全國優秀的教育資源,時間也可以由自己掌握,站在巨人的肩上能看得更遠,這對創新人才培養是一大利好。借助互聯網技術,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形式也在革新。各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作業APP可以為學生即時解答疑惑、在線討論、互動服務,方便學生學習,也方便家長輔導。一些在線輔導平台採用互聯網眾包機制設計,學生的問題“訂單”被教師“搶單”成功后,可立刻收到老師答疑,接受一對一線上輔導,相比直接在網上檢索正確答案,這種做法更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

  正因此,要把握好度、趨利避害,既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又能合理引導孩子的使用,使缺乏自制力的少年兒童不至沉迷。在這方面,家長和學校都需要發揮作用,對家長而言,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合理控制自身使用手機和網絡的時間,給孩子做出正面的表率。同時要善於引導孩子探索網絡的積極用途,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訓練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學校來說,興利除弊、疏勝於堵,對待智能網絡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一味放縱,要加快推進智能校園、智能課堂建設,推動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創新運用,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讓網絡成為學習的助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自然水到渠成。

  (作者為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工作委員會工會主席)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16日 09 版)

(責編:孟哲、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