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裁員引發的思考
裁員,在過去半年裡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然而,甲骨文(中國)公司上周的裁員消息依然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各種各樣的感慨、驚嘆、議論、點評,充斥著職場人或公開或私密的社交圈。甲骨文是一家非一般的科技外企,中國區的這次裁員也有著非一般的意義。對於所有的“IT民工們”,當中牽涉的很多話題,都值得反復深思。
“西二旗養老院” 竟然要裁員?!
經歷過前段時間的互聯網企業優化、調整、裁員潮后,為何甲骨文的裁員事件會吸引如此大關注?並且討論熱度持續不退?
因為,這是一家在許多方面對中國求職者都有著特殊意味的科技巨頭雇主。
首先,它是真正的軟件巨擎,曾經擊敗過IBM、微軟、SUN等科技界殿堂級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1977年公司創始人拉裡·埃裡森與同事創立SDL公司並開發出在當時還是新概念的關系數據庫項目,名為甲骨文(Oracle),次年爭取到第一個客戶美國中情局。1982年公司正式更名為甲骨文。到了1988年,甲骨文已成為世界第四大軟件公司。
2009年4月,甲骨文以74億美元成功收購十年前市值還高達2000億美元的太陽微系統公司(SUN)。2013年,甲骨文超越 IBM,成為繼微軟后全球第二大軟件公司。
如今的甲骨文,主要從事企業級業務,為大中型企業提供服務器和工具,以及數據庫、ERP、CRM等軟硬件產品,其研發實力常被比作“數據庫中的蘋果”,全球幾乎所有行業都在使用其技術。2018年12月,《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甲骨文公司排名第31。2019年,埃裡森以661億美元的身家,在世界富豪榜中排名第七。
其次,甲骨文(中國)多年來一直是求職者的夢想企業,傳說中的“錢多事少離家近”說的就是它。
在職業圈、看准網等求職者社區裡,都能看到甲骨文(中國)的員工們對公司福利、待遇、工作環境的評價,幾乎是一致性的叫好。隨便節選一些:“十三薪,電話補貼600元,五險一金,補充醫療保險,工資體系完善”;“有公積金,補充保險,額外報銷1450元的體檢或洗牙或藥費,報銷手機和寬帶費,樓下有自己的食堂,食堂下午會提供熟食,面包等”;“公司福利完善,工作環境優越,擁有15天到20天年假”;“早些時候有‘西二旗養老院’之稱,工作壓力不大”……
這樣的企業,在二三十年前,在沒有以“高薪+期權”搶人的年代,自然是求職者們打破頭想進的公司。實際上,據甲骨文新老員工們透露,甲骨文中國的招聘門檻很高,佔公司主體的工程師,必須是清華、北大、上交、復旦和北郵五所學校讀過本科,還得有碩士學歷。可以說,基本都是當年畢業生中的精英。
“20年前,你在胸前挂一個IBM、微軟、甲骨文的工牌午飯時間出來轉悠,就有美女跟你搭訕”,這就是那些年獨屬於科技巨頭員工們的榮光。
雲服務轉型不力,要裁撤中國研發中心?
事實上,甲骨文(中國)這次不僅僅是裁員,而是據說整個中國研發中心都要關閉。到目前為止,首批確認裁員900余人,其中超500人來自北京研發中心,而整個CDC共約1600人,意味著首批裁撤人員數額達到近六成。
不少人把此歸咎於甲骨文在雲服務市場的轉型不力,果真如此?
隨著雲計算架構的興起,甲骨文無論在市值還是業務開展方面,都面臨新型企業的進一步挑戰。最顯著的一大變化,就是在長期壟斷的數據庫市場,越來越多企業開始轉向雲端數據庫,曾經的重要客戶亞馬遜、阿裡巴巴等,一夜間成為自己的主要競爭對手。
知名市調機構Gartner在2018年8月發布的世界雲計算市場報告顯示,亞馬遜AWS、微軟Azure以及阿裡雲分列全球雲計算業務前三位,而甲骨文的雲業務直接被歸入“其他”。
傳統業務不斷萎縮,新興業務不見起色,裁員便是意料中事了。這次中國裁員只是甲骨文全球裁員的一部分。今年3月,甲骨文就裁掉了40名西雅圖員工。美國加州監管文件披露,甲骨文將在該州永久裁員352人。甲骨文先后在墨西哥裁員50人,新漢普郡裁員50人,印度裁員100人。有外媒報道稱,甲骨文將在全球范圍裁員約14000人。
但要說甲骨文就此“敗退中國”,並不准確。甲骨文2018年在中國企業級應用軟件市場仍然擁有7%的市場份額,排在第四位,而這是一個仍在高速增長的龐大市場。另外,此次裁員,據內部動員大會解釋,僅涉及研發團隊,其他銷售及服務團隊並不受影響。這或許也是有被裁員工在公司門口拉起了“反對甲骨文隻要中國市場,不要中國員工”橫幅的原因。
“N+6”補償算“良心”企業嗎?
甲骨文(中國)對離職員工的補償方案,根據簽解約合同的時間,分為三個等級:5月22號之前簽解約合同,是N(工作年限)+6(個月薪酬)的賠償,一個月后,即6月7號簽是N+1,再往后就隻有N了。另外,對賠償工資設置了上限。當員工日常工資超過3倍社會平均工資時,將按照N×(3倍社會平均工資)+6×(員工日常工資),這一方案進行賠償。2017年度北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01599元,月平均工資為8467元。
方案出來后,較年輕的員工對這樣的賠償條件還算滿意,認為比國內其他企業要好,但一些級別高、年齡大的員工並不滿意。有資深員工透露,雖說是N+6,但單月補償的上限隻有2.5萬元,像他在甲骨文工作了10多年,最后拿到的補償金隻有40多萬元,不設上限的話,本該拿到過百萬補償。
盡管如此,對比最新一波互聯網公司裁員潮,許多互聯網公司都採用了考核不達標、末位淘汰、996工作制等方式進行“變相裁員”,別說N+6,N+1有些公司都不願意給。為此,大部分網友都評論說,這比許多中國企業要好太多了,“論工作,國企跟你談情懷,私企跟你談兄弟;論裁員,國企給你降工資,私企逼你直接走”。
“溫水裡的青蛙”該怪誰?
對補償方案不滿的部分高薪、資深被裁員工,抗議理由還包括年齡較大,擔心找不到工作。據拉勾招聘在社交媒體的分享,批量涌入的甲骨文員工有以下特點:工程師居多、普遍高學歷、年齡普遍偏大。甲骨文(中國)內部人員透露此次裁員的平均年齡是37歲,這在中國互聯網行業尤其是程序員界,是一個沒有任何優勢的年齡。
事實上,在裁員消息傳出后,已經有數家互聯網招聘企業第一時間組織了甲骨文人才專場,讓各大企業老板們“火速認領”。不過,實際反應並不熱烈,這和2015年雅虎北京研發中心關閉時一波波中國互聯網公司蜂擁至公司樓下“搶人”形成了鮮明對比。還有創業公司負責人明確表示,“拉橫幅的人我不要”。
從曾經的學界精英,到今天的乏人問津,在外界看來,這就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
有招聘專家指出,對於一個在外企大公司呆了很多年的高管而言,他的能力已經被公司“結構化”了。可能以前在業內呼風喚雨,一旦離開了這個大平台,他們才發現從前的光環來自於平台的威力,而非自身的真實能力。也有的人發現自己從前擅長做精美漂亮的PPT,寫面面俱到的郵件和分工精細的協作流程,但在很多民企,獨立把事情搞掂才是首要任務。
有被裁員工在社區中坦露心聲說,自己之前也想過跳槽尋求突破的問題,只是思前想后,總是顧慮多多:如果只是換家外企,大多數大公司好像都差不多,跳來跳去也不會給自己的履歷加分;去民企,聽說如果和老板關系不好,做再多也沒用,再說裡面盤根錯節的關系鏈,想想就頭疼;干脆去創業?問題是值不值得?成功率多高?失敗了損失多大?就這樣“溫水煮青蛙”般見步行步,終於等到了今天。想想現在拖家帶口的,還不如早10年前先跳出來。
還有離職員工爆料說,現在甲骨文(中國)的研發團隊裡,“不少是男人全部走光,剩下的女人,一天寫不了幾行代碼,一邊抱孩子一邊在家vpn寫,難度比換尿布還小點吧”,“對女生來說簡直是天堂!一個SDE工作九個月一行代碼沒寫過,工資杠杠的。對想做點事情的男生來說還是別去啦”。
如此來說,“溫水煮青蛙”說到底還是個選擇問題,是選擇到“一個人干三個人的活,拿一份工資”的民企、互聯網企業,還是繼續在錢多事少福利好的外企裡做顆“螺絲釘”,都是個人的選擇。
值得強調的是,除了甲骨文,近期還有硬盤巨頭希捷宣布關停其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蘇州工廠,通用電氣則關閉了上海技術中心。從英特爾、雅虎、奔馳,到惠普、摩托羅拉、默沙東、阿爾斯通……從IT業、制造業到醫療行業,曾經如雷貫耳的名字,正在排著隊裁員、搬遷,還有一些徹底離開了中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