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保護虛擬財產 法律法規得跟上

楊 侖
2019年04月26日07:58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保護虛擬財產,法律法規得跟上

  喬布斯與蘋果手機的成功,讓創造需求理論在當下消費市場中頗為流行,它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行業,成了經典商業案例。經典自然會有人模仿,可一旦動了歪腦筋,就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惡意標注電話號碼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近日有媒體報道,有軟件平台把標注私人電話號碼做成了生意,用戶的手機號碼被惡意標注為騷擾電話,導致影響正常使用。

  是否真正“創造需求”的關鍵在於是創造了價值,還是侵犯了他人權益﹔前者創造了改變人類社會生活的企業、產品,后者則為人唾罵、不齒。惡意標注電話號碼顯然不屬於前者。

  被惡意標注的用戶很快會發現自己面臨兩難的境地:放任不管,則自己打出去的電話大概率被拒接,而且會接到許多機構的騷擾電話,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申訴取消號碼標注,卻陷入了“套路”之中。因為想要消除標注,得向軟件平台繳納查詢費、申訴取消費等,被“創造”出來的需求,使得惡意標注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最可怕的是,即便消費者選擇破財免災,其他軟件平台也很容易透過大數據聞到“血腥味”,繼而一擁而上,迫使手機用戶陷入到循環往復的“套路”之中。

  收益與成本貫穿了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以惡意標注為例,企業僅需動動手指,修改幾個代碼,然后就可以坐等消費者上門,收取一筆費用,其獲得的收益遠遠大於成本。加上監管機制的缺失或執行不到位,惡意標注號碼形成一門新生意就不意外了。

  想要消滅這種不道德的行為,就必須在收益與成本上下功夫,斬斷這門“生意”的利益鏈條。

  沖鋒陷陣的急先鋒,首先是法律法規。伴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與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大數據已經成了重要的社會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行業正在被互聯網重整、洗牌,演化成全新的模樣。因此,及時用法律保護手機號碼、社交媒體賬號、評價數據等虛擬財產,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廣大民眾的權益不受侵犯。

  其次是主管部門需要加強監督、管理。與法律制裁一樣,加強監管也是為了增加企業不道德行為的成本。強化行政處罰手段,及時設立溝通舉報機制,可以規范電話號碼標注行為,保護公眾權益不受侵害。

  完善保護虛擬財產的法律法規、嚴格監督管理,不但能夠保障居民在網絡虛擬世界中的財產與權益,還能夠規范網絡、大數據等行業,讓互聯網的時代變得更安全、更可以信賴。

(責編:趙超、孟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