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從“互聯網+”到“智能+” 智能塑造中國發展新優勢

葉曉楠 雷杰如 段釔男 胡玥純
2019年04月16日08: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隨機抽取的5份糖尿病病例擺在面前,進行診斷的一方來自三級醫院的醫生組合,另一方則由一款名為“瑞寧助糖”的糖尿病人工智能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組成,兩組選手分別進行診斷並給出各自的用藥方案建議,並由知名專家對方案進行打分。

  這是不久前在江蘇無錫舉行的一場醫療“人機大戰”的場景。據介紹,上述糖尿病人工智能醫生由寧光團隊與阿裡健康人工智能實驗室共同研發,其思路就是通過人工智能為全科醫生提供輔助診療方案。

  在人工智能應用越來越廣泛的今天,人工智能不僅在與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結合的過程中賦予其新動能,還進一步拓展了人們的智能生活,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商貿、智能醫療、智能金融、智能教育……“智能+”的應用,不僅為社會發展和經濟轉型注入新活力,也讓人們加速步入更加智能的萬物互聯生活。  

  助力傳統產業升級

  在一個大型的電芯生產車間裡,看不見來回穿梭的搬運工,取而代之的是一輛輛井然有序行駛的AGV(智能搬運機器人)無人搬運車。這些小車在沒有人工引導的情況下,自動沿預定的路線行駛,准確地將貨物或物料從起始點運送到目的地。

  這樣的情形發生在安徽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的電池生產智能工廠的日常生產中。近幾年,通過將人工智能應用於電池生產制造的不斷探索,該公司的智能工廠已初具規模。不僅僅是AGV無人搬運車,工廠內的生產控制中心、加工中心與生產線、生產執行過程管控、倉儲運輸與物流中也處處體現著“智能制造”。

  國軒高科的“智能+”應用是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中國智能制造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以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儀器儀表為代表的關鍵技術裝備取得積極進展,不斷助力傳統產業升級。

  《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加快發展智能制造,對於推進我國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構建新型制造體系,促進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實現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3月,由阿裡巴巴研究團隊發布的《從連接到賦能:“智能+”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告顯示,在制造業,智能制造已開始在多個領域以不同方式浮現出來。蓬勃興起的個性化需求,帶來了制造系統復雜性的指數化增長。

  “AGV無人搬運車大幅降低了員工對物料和半成品轉運過程的搬運勞動強度。同時,還能降低由於以前人工搬運操作不當導致的質量風險。目前,我們的電芯生產車間裡,類似這樣的AGV無人搬運車有十幾台,他們會根據生產作業崗位的實際需要,及時配送相關物料。”國軒高科經開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賀狄龍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道。

  賀狄龍介紹說:“類似AGV無人搬運車這樣的智能設備還有很多,智能機械手便是其中之一,該設備在電池生產過程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主要體現在加工機台設備與轉運流水線之間的銜接、產品質量分選的智能判定以及部分特殊作業崗位等方面。比如,我們的電池激光焊接,因為控制精度要求非常高、焊接形狀復雜,採用智能機械手既可以很好地保障產品質量,也可以實現對復雜工序的作業,顯著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據了解,目前,在醫藥、食品等行業,機器視覺缺陷檢測能夠自動識別成品缺陷﹔在服裝行業,已經有了運用人工智能進行個性化定制服裝的嘗試﹔在農業領域,農業數據自動化採集、農業數據智能化分析、農機自動化運行、農業精准化作業、農產品數字化追溯都是可見的應用﹔在推動農業生產和流通創新方面,基於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對蔬菜種植、加工、運輸、賣場等環節的供應鏈進行全面升級,確保蔬菜的品質最優、運輸最快、消耗最小……人工智能正在走入傳統產業的方方面面,助力升級轉型。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堯德中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人工智能可以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在此過程中,首先,要向傳統產業從業人員普及人工智能的知識﹔其次,傳統產業從業人員要改變觀念,跳出傳統產業內的固有思維方式,以開放的心態了解和接觸新事物,以便發現傳統產業的流程和工藝上可以優化的方面,從而實現提升和跨越。”

  助力新模式新業態發展

  從第一步到最后一公裡,“智能+”賦能新物流。倉庫存儲與配貨是物流行業的第一步,京東“亞洲一號”裡的“小紅人”可以實現井然有序地進行取貨、掃碼、運輸、投貨﹔機器人能夠精准測量商品體積重量﹔數以萬計的商品由機器人和機器臂完成入庫和出庫。相比傳統倉庫,智能倉庫平均處理訂單量更大,存儲效率更高,揀選速度更快。

  除了無人倉庫,無人配送也是智能物流的重要一環。無人配送提升物流效率,滿足用戶個性配送化的需求,解決末端配送最后一公裡。多個物流公司已研發出末端物流配送機器人、配送無人機以及無人快遞車等產品。目前,無人快遞車已經陸續在陝西、江蘇、青海多地嘗試配送。

  除了智能制造方向上的若干可喜進展外,互聯網汽車、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也不斷涌現,“智能+”的應用,為多個行業發展賦予了新動能。

  在醫療領域,科大訊飛通過智能語音交互技術對醫院臨床業務進行了流程再造,減輕醫生文書壓力,提高醫生工作效率﹔利用智能影像識別技術輔助醫生閱片,提高放射科醫生的工作效率,降低閱片的漏診率。“科大訊飛的‘智醫助理’2017年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去年11月,‘智醫助理’已在安徽省天長、金寨、阜南、鳳陽、合肥廬陽等5個縣區全面試點應用,可支持900余種疾病的診斷。”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告訴本報。

  利用計算機視覺看懂病歷、影像﹔通過病歷結構化、知識庫、知識圖譜判斷病情﹔運用自然語言處理實現與病人溝通。這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與騰訊公司共建的AI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已經能夠實現的。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AI大數據聯合實驗室負責人表示,智能醫療方便患者就醫。患者隻需在微信上辦理一張電子就診卡,就能實現精准預約挂號、報告查詢等多項功能,大大減少患者排隊等候時間。電子就診卡平台上還有針對腫瘤醫院的精准預約、用藥助手、腫瘤智能問答等解決方案,讓“智能+”方便患者就醫。

  在教育領域,科大訊飛的教育產品可以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教師自動批改口語、填空、簡答、作文等題目,並為學生提供的個性化分層作業和課后學習內容,大幅減少了學生重復練習的時間和課業負擔。

  隨著5G時代的來臨,萬物聯網成為可能。人工智能將滲透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催生出智能物流、智能醫療、智能材料等眾多新興產業,大幅提高社會效率。

  助力生活智能便利

  “繳費在哪繳,繳費交多少”,這是廣大司機最關心的問題。近日,全國283家萬達廣場同步推出“微信無感支付”停車服務,用戶隻需微信掃碼加入相關小程序,點擊“智能停車”,綁定車牌號碼,就可以開始使用。離開時,停車場出口的攝像機可自動識別車牌,按照先離場后扣費的步驟,讓停車出場體驗更加高效。

  對此,車主賴先生說:“‘微信無感支付’停車服務,快速過閘,再也不用排隊繳費,我覺得挺方便的。”

  多功能遙控器搭配手機一鍵控制家中電器,一鍵開啟智慧生活﹔對話控制智能窗帘,或是手機遠程控制,窗帘便會自動打開﹔智能掃地機器人“手”裡的刷子快速摩擦地板,把頭發碎屑全部卷入它的大肚子裡﹔下載APP,激活二維碼,把手機固定好,把繪本放在前方,即可朗讀英語……從智能出行到智能家居的方方面面,我們已能切身感受到“智能+”對生活的巨大影響,它優化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讓我們遇見美好生活。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這是“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此前,2015年,“互聯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2017年起,“人工智能”連續三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智能+’提法是一個創新,這一提法有著更寬的視野,也是更長遠的謀劃。”堯德中分析說,人工智能的滲透將是全方位的,但這不是說,加了人工智能就能立刻引起革命性的變化,它應該是逐步的,累進的,因為人工智能本身也在逐步發展,但影響則是長期性的,深刻的。

  堯德中認為,傳統產業若能及時跟上“智能+”的浪潮,就有可能在同行業中佔到先機,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實現新的跨越﹔對於現代產業,人們對“智能+”的接受能力更強,但能否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取決於是否能最有效地用好“智能+”的能量。

  “當前,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人工智能這個領域,但技術的發展和推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看來,下一步人工智能發展應從三個方向突破:加大數學基礎原理的研究,創新數學統計建模方法﹔加強腦科學基礎研究,腦智同飛帶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加快人工智能落地應用,以人機耦合模式反哺人工智能基礎研究。

  “得益於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發展,現在我們不僅能看到人工智能清清楚楚的應用案例,還可以用統計數據說明規模應用后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劉慶峰對本報表示,“科大訊飛將繼續在發展核心技術的同時,將人工智能和產業密切結合、為各行各業賦能。”

  “當前,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在一些方面做得非常好,已經讓民眾在生產生活中感受到了很多便利,也使得政府的便民服務效率不斷提升,豐富了人工智能應用的普及。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人工智能,特別是‘智能+’的應用,與傳統產業的發展積累是分不開的,也與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密不可分。未來,在信息化、互聯互通和無人系統自主能力建設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開展,才能讓‘智能+’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成都凱斯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王獻昌對本報分析說。

(責編:趙超、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