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讓少年瘋狂 為什麼總是手機

李菁瑩 
2019年04月15日08:20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少年瘋狂 為什麼總是手機

  這兩天,在家長課堂上,提及最近江蘇建湖縣少年弒母案,很多家長唏噓!是怎樣的經歷和情緒,讓一名13歲的少年舉刀砍向自己的母親?

  據中國青年報成長版報道,就在上個月,以為男孩在家學習的母親楊某發現孩子在玩手機,大發雷霆引發沖突。年僅13歲的男生對媽媽痛下殺手。

  又是一起因“手機”引發的慘案。在我居住的城市,大家至今都記得兩年前發生的一起慘劇,孩子是當地最有名的一所重點中學的高二學生,在一次月考之后,玩手機被父親發現。因為月考沒考好,又看到兒子不反省還玩手機,父親一怒之下,將手機摔了。孩子幾天后跳樓。在孩子死后的“頭七”祭日,父親不堪痛苦的折磨,也從樓上一躍而下……

  隻要深究一下近年來親子沖突引發的嚴重事件,幾乎都有手機的影子。手機,越來越成為孩子和父母之間沖突的“導火索”!

  這些帶有明顯時代特質的親子沖突背后,可以追溯慘劇發生的心理“病變”路徑。

  首先,是父母的情緒管理能力低下。上述案例中,是什麼導致少年弒母,是手機本身嗎?當然不是,而是因為玩手機被母親斥責、搶奪后的憤怒,導致了孩子的行為失控。憤怒的情緒是罪魁禍首。

  可孩子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情緒呢?在心理學中,有一種效應叫踢貓效應,指的是負性情緒可以像瘟疫一樣傳播。不善於做好情緒管理的父母,很容易把壞情緒傳遞給愛人子女,並使事態惡化——是這位母親發現孩子玩手機后的焦慮爆發,一下子點燃了孩子的負面情緒。

  從媒體報道中可以看到,在平時的管教中,這位母親經常和孩子發生沖突和口角。一個經常愛發火,容易生氣憤怒,情緒暴躁的家長,是沒有足夠能力滋養孩子的心靈成長的﹔一個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家長,是養育不出一個冷靜理性的孩子的!

  我們在眾多孩子行為偏差的案例中發現這樣一個規律:經常被父母用壞情緒管教的孩子往往自私、冷漠、多疑、敏感。他們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家長越是大聲吼叫孩子注意力越不集中﹔學習遇到阻礙,學習成績差﹔容易焦慮,容易叛逆﹔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是用壞情緒來解決。

  這名13歲的孩子弒母后,不僅擦干了身上的血跡,而且還用母親的手機發信息,佯裝母親在世,這些行為中表現出來的冷漠和殘酷,令人發指。但是行為背后,值得深思呀!

  其次是,家庭中的暴力溝通常態化,導致孩子的問題行為發生。從媒體的報道中可以抽絲剝繭地分析出,這位母親平時的管教方式,多為批評、指責、說教,等等,都是孩子最深惡痛絕的溝通方式。

  孩子玩手機,背后的原因很復雜,可能是壓力宣泄、逃避現實,也可能是尋找價值感、缺少陪伴……等等,如果父母並不了解這背后的動機和原因,只是一看到孩子玩手機就焦慮和憤怒,勢必引發孩子的問題行為。我們知道,父母的暴力溝通和打擊教育很容易引發孩子的四大負面情緒:憤怒、反叛、報復和退縮。

  13歲弒母的孩子呈現的情緒是憤怒和報復,而重點中學跳樓的孩子呈現的情緒狀態是退縮,是對現實世界的無價值感,用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告訴大家他已經“生無可戀”。

  在這兩起悲劇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父母的壞情緒足以“殺”死人﹔長期的暴力溝通和打擊教育,足以毀掉孩子。

  如果我們的父母不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和原因,不改變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悲劇還會重演!當引以為戒!

  (作者系江西家齊教育創始人)

  

(責編:孟哲、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