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互聯網時代下的非遺傳承 短視頻激活傳統文化生命力

任妍
2019年03月28日13:31 | 來源:人民網-IT頻道
小字號

60歲的蕭佔行老人在桌前端坐著,眼睛盯著手裡的活兒,手不停地忙碌著。他在做面人,這項國家級的非遺藝術是他從太爺爺那裡傳承過來的,幾團普通的彩面,很快被蕭老爺子捏成了一個身披紅袍的王昭君。

在這個14秒的短視頻裡,蕭老爺子手拿小刀,執著於紅袍的每一個褶皺,流傳於幾千年的民間故事“昭君出塞”在他的手裡活了過來。這段視頻在平台上的播放量高達222萬次。

蕭佔行手下的王昭君

短視頻形式的記錄,揭秘了看似遙遠的非遺技藝,幾英寸的屏幕那頭,也許正是對非遺手藝最感興趣的一群人。可以說,短視頻的傳播不僅縮短了手藝人和潛在傳承人之間的距離,也為這些埋頭專注手藝的匠人打開了通往市場的大門。

建盞和花絲鑲嵌首飾(任妍 攝)

這是通過短視頻傳承非遺文化的縮影,3月27日下午,在北京舉辦的“快手非遺帶頭人計劃”上,平台與非遺傳承人,就激活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借助短視頻傳播優勢傳承更多非遺技藝進行了探討。

來自貴州黎平的侗族服飾及樂器(任妍 攝)

快手提供的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年平台上累計出現1164萬條非遺視頻內容,平均每3秒就有1條非遺視頻產生並被傳播。快手企業社會責任負責人表示,“此次計劃,著重打造‘快手非遺加速器’,將在湖南湘西、貴州雷山、四川涼山試點發掘首批50名鄉村非遺傳承人。”

彝族頭飾(任妍 攝)

一些非遺民俗雖然隨著社會發展已經在不斷消逝,但通過短視頻用戶在直播和記錄這些非遺民俗,也從另一個維度留下了這些寶貴的存在。青年民俗學學者、閩南師范大學教師鄭偉斌認為,非遺傳承者自拍自導的短視頻符合了傳播的規律,更凝練了非遺技藝最精華最本真的要素。


來自貴州黎平的侗族兒童頭飾(任妍 攝)

“打造5個依托當地非遺土壤和傳承文化的非遺品牌,為當地更多普通的非遺傳承人提供非遺就業機會,實實在在地助力非遺活化和傳承。”快手企業社會責任總監張帆表示。

(責編:任妍、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