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網紅”辣條缺的不只是標准

2019年03月22日08:2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網紅”辣條缺的不只是標准

在今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3·15晚會中,辣條再度“中標”。記者跟蹤到辣條生產工廠,發現生產線上膨化面球四處飛濺,滿地粉塵﹔辣條甚至還與抹布、電子秤堆在一起。企業工作人員承認,“蝦扯蛋”辣條裡沒有蝦和蛋,除了面粉就是各種添加劑。

重油重鹽重口味,雖然辣條這種小食品備受學生等消費者的歡迎,但也是屢屢登上食品安全的“黑榜”。據報道,2015年至2017年,全國有15個省份共計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辣條登上了食品監管部門的“黑名單”,食品添加劑不合格是主因。

問題曝光后,辣條背后的標准之爭引起了關注。湖北食藥監局認為,辣條按國家標准應歸入調味面制品,“山梨酸及其鉀鹽”等規定為“不得使用”﹔有的被通報的企業堅持自己執行的是地方的糕點類標准,可以使用。

辣條標准之爭的直接原因,是地方標准和國家標准出現矛盾。其實,對於這種情況,是有明確的執行規定的,即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優先執行國家標准﹔如果地方標准嚴於國家標准,那麼優先執行更嚴格的標准。

除了標准之爭外,更嚴重的問題是非法生產。上面所說的被查出問題的131家辣條生產企業中,僅49家擁有注冊商標。很多小作坊買台膨化機器就偷偷生產了,沒用生產許可,沒用工商注冊,更不會管什麼地方、國家標准了。事實上,這些“黑作坊”生產的任何食品都不能吃。為了吸引學生等消費者購買,這些食品採用了豐富的添加劑和調味劑。辣條價格低廉,一包售價僅為5角或一元錢。為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很多作坊都使用劣質面粉等原料,有的甚至使用工業原料﹔食品添加劑的來源和使用不符合規范,生產過程中設施簡陋,衛生條件難以合格……

為了解決辣條食品安全問題,甘肅省等地決定,在校園及周邊200米范圍內,禁止銷售辣條。當然,這樣的“禁令”威力有限,比如商店、攤販在“210米外”賣呢?但也不能完全否定“辣條禁令”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這是食品安全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辣條等“五毛食品”的危害性,也有利於加強校園周邊食品安全整治,對不合格、山寨食品的泛濫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辣條只是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個側影,國家和社會對食品違法問題應“零容忍”,不但要打擊非法生產,制定國家食品標准,還要加強食品企業的日常監管,從生產源頭與流通環節都做到“全過程監管”,消費者本身也要提高安全和健康意識。(李禾)

(責編:任妍、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