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北京中關村:創新加速度 穿越資本寒冬

孫奇茹
2019年02月26日07:42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關村加速

以“未來,你好!”為主題的中關村創新發展40周年燈光秀絢麗奪目。記者 饒強攝

海澱公園北,十余個國家的彩旗迎風飄揚,一棟巨大的建筑巍然挺立,1.6萬平方米的巨大空間裡,是一個“濃縮的中關村”。這裡,是人們了解中關村這片創新熱土的最佳窗口。

2013年金秋,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首次走出紅牆,“課堂”就選在了這裡——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

5年多時間過去,中關村改革創新再上新台階:世界頂尖人才、頂尖投資機構紛至沓來,一大批前沿創新、原始創新成果涌現,對全國科技創新的引領示范作用進一步增強,也為北京高精尖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創新加速度

在中關村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裡轉上小半天,一點不會覺得累。來自170家企業的340項最新創新成果,是從中關村2萬多家企業裡精挑細選而來,不僅未來感十足,還與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5年多來,這裡歷經4次改造,企業的“代表作”大多迭代換新。以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如今大數據搜索已不再是展示重點,無人駕駛等前沿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場景成了重頭戲﹔集成電路展區,全球首款商用人工智能芯片、國家重大專項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等“硬科技”成吸睛熱點﹔生物醫藥展區,不僅有了更多打破國際壟斷的創新藥,骨科機器人、腦部機器人等重磅展品也不斷增加。

“入選展示中心項目的唯一標准,就是創新。”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說。

寒武紀商用深度學習處理器,百度無人駕駛平台,航材院石墨烯材料制備,京東方柔性顯示屏……一大批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新成果,讓展示中心的技術含金量十足。

敢投入、多投入,這樣的事正發生在越來越多的中關村科技企業身上。2018年初,中關村出台科技型小微企業研發費用支持資金管理辦法。無論企業有無收入、規模大小,隻要有科研投入,就能按研發投入比例獲得一筆數十萬元的研發經費補貼。

“這下我們可以在北京、上海多招些優秀人才了!”從事芯片領域創業的憶芯科技研發副總裁薛立成感嘆。不久前,公司剛剛收到中關村發放的20萬元研發費用支持資金。對小微創新企業來說,多招一名研發人員,就能讓公司的研發邁進一大步。

屏幕可以像書本一樣折疊裝進口袋裡,手機和平板兩種形態合而為一……華為最新推出的5G折疊式手機讓全世界驚艷,這款折疊手機的屏幕採用的正是京東方供應的OLED面板。“柔性顯示屏我們2013年推出樣品、2017年量產,但普通用戶不會知道,最早的技術攻堅從2001年就開始了。”京東方副總裁張宇坦言。即便在前些年企業虧損時,京東方也要每年拿出數億、數十億的巨額資金投入研發,而這樣的積累已延續十年。

美國專利服務機構IFI Claims發布的2018年度美國專利授權量統計報告顯示,京東方全球排名躍升至第17位,與名列16的華為專利授權量非常接近。而在2016年,京東方的排名還在第40位。

這樣的創新加速度,正是中關村奮力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縮影。過去五年,中關村企業研發投入持續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長,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9萬件,是2013年的3倍。2017年,中關村共有48家企業入選歐盟“全球企業研發投入2500強”,約佔全國上榜企業的1/8,成為全國創新型領軍企業最為密集的區域。

穿越資本寒冬

彩色燈光跟隨代表中關村創新的“雙螺旋”走向,逐漸緩慢變幻,穿行其中,好似在科技時空中穿梭。2018年冬,在中關村大街昔日最火熱地段屹立了10個年頭的海龍科貿過街天橋重裝亮相。

這裡曾是北京最繁忙的過街天橋之一,海龍電子城、中關村科貿電子城等大賣場的密集客流不僅讓中關村大街擁堵異常,也讓這座天橋不堪重負。但如今改造一新的天橋上,經常人流稀少。

“整個中關村大街都靜下來了。”匆匆而過的幾名上班族感嘆。

2016年7月初,一張亮黃色通知赫然張貼在海龍電子城的玻璃門上:“一層至五層自7月7日起停止對外營業,並進行場地升級改造。”被稱為“攢機聖地”的海龍電子城,成就過無數“弄潮兒”,也曾是京東商城劉強東夢想起飛的地方。

去年5月中旬,北四環“一號橋”西北角,廣安中海電子市場被拆除。至此,中關村電子賣場徹底退出歷史舞台,昔日的“金三角”——鼎好、海龍、e世界分別轉型升級為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智能硬件創新中心、中關村科技金融創新中心。

寸土寸金的中關村西區,最近幾年已累計騰退60萬平方米的商業面積,取代數千家大小商戶的,是創新工場、創業公社、優客工場等59家創業孵化機構,蔚來汽車、融360等一批新的獨角獸企業在這裡加速成長。

靜下來的中關村,創業熱度不減,創新濃度更高。

長不過200多米的創業大街,四處飄散的咖啡濃香,每天都吸引著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創業者。全球創新社區裡,來自瑞典、韓國、意大利、德國等地的創業者和創業“服務員”們忙著用紅燈籠、窗花裝飾辦公室,准備過一場地道中國年。

盡管資本寒冬悄然降臨,但手捧咖啡的創業者,還是孜孜不倦地尋找著穿越寒冬的靈感和機遇。去年11月,中關村獨角獸企業優客工場宣布,成功獲得新一輪2億美元融資。

“科技創新始終是中關村的核心動力,創新不止,創業咖啡也就不會涼。”中關村創業大街運營商北京海置科創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宏波表示。

隨著紅杉資本、IDG資本、DCM資本等一批全球頂尖風險投資機構進駐,活躍在中關村示范區的股權投資機構已多達1490家,天使投資人佔全國的80%,披露的創業投資案例和金額更是佔到全國三分之一左右。

前沿創新涌動

犯罪現場採集到一枚指紋,輸入到十億量級的指紋庫裡實時比對,幾秒鐘就能鎖定嫌犯身份。普林斯頓大學三名中國畢業生創立的墨奇科技,去年發布“新一代指紋識別技術”,已幫助公安系統屢破重案。

由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領銜,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所聯合完成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項目,通過整整四年研究,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成為世界量子科研領域的重大突破。

今年1月10日,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研究團隊在全球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了與阿爾茲海默症關鍵蛋白作用機制相關的研究成果。而就在10天前,其團隊剛剛在另一大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了科研成果。“老年痴呆症”發病機理的探索,在中關村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在普林斯頓大學時,我覺得自己已經做到了最好,沒想到在清華實驗室的科學研究水平和重大發現,已遠遠超過我在普林斯頓大學鼎盛時期的水平。”2個月前舉行的中關村論壇上,施一公感慨萬分。流動制、國際化、競爭性為基礎的准聘教師聘用體系等創新制度與創新文化,成為施一公眼中的“清華密碼”。

耐人尋味的是,施一公同時還是杭州西湖大學的首任校長。這樣的多重身份,在幾年前的中關村還難以想象。

打破科研人才身份和資源約束的突破還在持續。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等產學研一體化的新型科研機構相繼成立。這些機構實行與國際接軌的聘用制和靈活薪酬模式,國內外相關領域研究人員能以全職或雙聘方式參與研究院工作,推動人才自由流動。

去年六月,大名鼎鼎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克勞斯·馮·克利欽博士,接到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的一紙聘書,成為該研究院的顧問委員會委員。

被中關村這個強磁場吸引的國際頂級人才還有一大批:華裔美籍生物化學科學家王曉東領銜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華裔美籍物理學家王中林出任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美國耶魯大學終身教授鄧興旺創辦了北京未名凱拓農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聯合主任羅敏敏透露,中心薪酬水平向國際標准看齊,每個研究員每年還可獲得350萬元經費,就是要“讓科研人員沉下心來,瞄准基礎研究領域重要的方向開展攻關”。

在高端人才“夢之隊”的帶領下,中關村前沿科技企業不斷涌現。這些平均創立時間不過三四年的新型創新企業,正在5G移動通信、人工智能芯片、無人駕駛平台、石墨烯材料制備、液態金屬增材制造、靶向免疫、高端醫療器械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

敢為天下先,是中關村的創新基因﹔改革開放,是中關村發展的根本動力。

過去五年,更多束縛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的桎梏被打破。中關村先后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三權”改革、境外並購外匯管理、投貸聯動、“國際人才20條”等多項改革試點,帶動形成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激勵科技人才的政策體系,這成為世界頂尖人才聚集和眾多前沿創新成果涌現的基礎性條件。

以去年出爐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關於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指導意見》為例,一舉打破了前沿創新技術不被常人理解,難以通過國家科研項目評審拿到經費扶持的尷尬。今后,在中關村,一項顛覆性技術想要獲得立項支持,隻需獲得評審小組少數戰略專家的推薦即可。

“今年上半年,首批顛覆性技術項目征集就將啟動。”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表示,面對日趨激烈的世界科技競爭,中關村要准確把握前沿趨勢,不斷強化技術專利和標准的積累,真正掌握技術話語權、行業話語權和競爭主動權,為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夯實基礎。

(責編:易瀟、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