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別沉迷AI消弭了好奇心

湯華臻
2018年11月14日10:1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別沉迷AI消弭了好奇心

  “越來越舒適的安樂窩中,人們對太空漸漸失去了興趣。”日前,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在一次公開演講時不無擔憂。同時,他鄭重提醒:“當人工智能擁有超過人類的智力時,想象力也許是我們對於它們所擁有的惟一優勢。”

  短短數語,透露著的雖是一個科幻作家的憂慮,但所指向的議題卻足以引起全人類的思考。當下,科學技術加速更新迭代,人工智能全面滲透人類生活、挑戰人類技能。當“阿爾法狗”一舉擊敗“人類最強大腦”,當AI主播以假亂真播報新聞,當機器人小冰寫出“陽光失了玻璃窗”的詩句……眼看著曾以為“人類專屬”的一切慢慢被顛覆,人類似乎被逼到了牆角。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擺在面前:面對人工智能的強勢來襲,我們要如何掌握主動?在未來時空,人類將如何存在?

  這不是人類第一次焦慮。叢林時代,人類無論奔跑速度、負重能力,還是捕獵水平都處於下風,到了工業革命時代,人類更不可能跟自動化的機器進行體力競爭。那麼,是什麼支撐人類超越其他物種打開一個新世界,且至今為止並沒有被越來越先進的機器取代和吞噬呢?也許依靠的正是“十分強烈地促進人類發展的天賦”——想象力。是這種力量推動人類先祖跨出了“走出叢林”的第一步,也是這種力量讓墨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實驗,讓哥白尼突破“天圓地方說”,想象“太陽坐在寶座上率領著它周圍的行星家族”……對未知的孜孜探尋、對未來的好奇憧憬,吸引著人類不斷發現新事物、新規律,突破一個又一個極限,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而真正引領未來的想象,是突破的,也是艱苦的。這種想象不是在VR空間中愉快地體驗虛擬太空,也不是簡單地改改代碼擴擴內存。眾所周知,在過往的知識積累和數據處理上,人工智能遠比人類做得更好,人腦永遠無法演算成千上萬盤棋局,亦不可能背下幾十萬首古詩詞,但勝敗的關鍵恰恰不在於這些程式化重復性的東西,而在於克服智能應用帶來的惰性,打破既有框架,去開辟全新的領域。超越人類舒適區的探索注定異常艱辛,但正是人類証明自身獨特價值的唯一方式。

  愛因斯坦曾說,“我沒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多年前,4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被問及什麼是科學發明最重要的要素,也不約而同地提到興趣與好奇心。浩渺的太空中,還有太多太多的可能﹔茫茫宇宙裡,亦有太多太多的精彩。正如劉慈欣所言,人類要征服的是星辰大海,不要滿足於“Facebook”。

(責編:易瀟、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