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浙江鎮海打造鄉村振興智能化新模式

張莫 汪子旭
2018年11月13日08:30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原標題:浙江鎮海打造鄉村振興智能化新模式

隨著大數據、互聯網、人臉識別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地在社會基層智能化治理方面開始了積極探索。

日前,記者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採訪時了解到,近年來,鎮海區委區政府在深入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同時,深入挖掘人工智能在基層治理、社會服務、鄉村產業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打響了鄉村的“鎮海模式”。

“網格化”破解鄉村善治難題

“10月31日,光明村269號有垃圾,建議人董士偉。”

“回復:保潔已處理。”

在鎮海區庄市光明村智能化管理服務中心的大屏幕上,顯示著這樣一條信息。村民發現垃圾后,打開手機在“e寧波”系統進行反映,網格員立即聯系保潔員進行處理,並將處理結果第一時間進行回復。就這樣,村民的“微民生”問題在家門口就得到了高效解決。這便是鎮海區農村社會治理的縮影。

2012年,鎮海區開始推行網格化管理工作試點。庄市街道作為首個啟動試點的街道,根據地理空間和自然地貌,兼顧歷史沿革,以農村150戶,社區300戶為標准,將街道全域14個村(社區)劃分為133個網格,使網格成為村(社區)向下延伸一級的基層社會治理基本單元。庄市街道還按照“1+1+1+X”的模式配備工作力量,即每個網格配備1名網格長、1批網格指導員、1批網格員,同時吸收若干名社會志願力量共同參與。

庄市街道綜合信息指揮室副主任羅宇峰表示,網格長要做到“一日兩巡三知四清五查六盯”。每個網格長都作為群主建立了微信群,將網格內的單位和群眾納入到微信群中,及時發現網格內的熱點熱議問題以及群眾反映的各類訴求。同時,網格長還對網格區域進行實地走網,收集生態衛生、鄰裡糾紛等各類問題建議,幫助解決群眾身邊事,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

“比如,庄市街道C35網格長發現網格內兩戶居民因為房屋漏水產生糾紛,便主動上門調解,並邀請網格指導員提供法律指導,最終使網格內的兩戶人家達成和解。”羅宇峰說。

如今,鎮海全區共有774個基層網格,700余名網格長,2000余名網格員,1100余名網格指導員覆蓋所有村(社區)。截至目前,今年各網格發現並上報“微民生”問題16504條,90%以上在村社和網格內得以解決,小網格守護了大安全,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

在鎮海區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大屏幕除了滾動顯示區域內727個網格實時上報的信息外,還整合全區8000余路視頻監控資源,接入區公安分局、區城管局指揮對講系統、區12345平台、危化品道路運輸監控平台、社會矛盾調解信息平台和環保信息平台等系統,對全區人口、環境、危化品、矛盾糾紛、網格指數進行科學分析和動態監控。

鎮海區委辦公室副主任、農辦主任朱志遠表示,通過把“互聯網+”手段和大數據分析融入到“網格化管理”當中,全區“兩搶”等可防性案件、安全生產亡人事故等指標大幅度下降,重大活動和敏感節點期間信訪秩序平穩有序,實現進京、赴省“零上訪”,2017年,鎮海區成為全市唯一獲評全國信訪工作先進和唯一無信訪重點挂牌鎮鄉(街道)的區縣(市)。

“信息化管理手段實現了對基層的精細化治理,有效加強了城鄉基層基礎工作,破解了鄉村善治難題。”朱志遠說。

2017年4月,時任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省綜治辦主任劉樹枝在全省社會綜合治理創新工作現場會上,對鎮海積極探索創新,運用互聯網模式做好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給予充分肯定,稱其為“互聯網+社會治理創新模式”的鎮海樣板和“楓橋經驗”的升級版。

“四個平台”讓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

依托“網格治理”模式,鎮海統籌“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四個平台,將平安通“e寧波”信息系統作為統一工作平台,將“四個平台”涉及的相關區級職能部門及其派駐在鎮(街道)的機構納入聯動體系,形成了“四個平台”網格合用、信息共享的綜合智慧化管理架構,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記者了解到,由網格上報的問題將由指揮室按照“標准化”流程向“四個平台”相關機構進行分流、督辦、協調、考核,倒逼各單位按照規定流程、時限解決問題。其中,由鎮街解決的為三級問題,限時5天解決,由區級部門解決的為四級問題,限時7天解決,極大提高了處置速度,簡化了管理流轉環節。

同時,鎮海區大力整合各類服務資源,將銀行、郵政等網點納入政務服務體系,不斷優化各類便民服務網點空間布局。在市場服務領域,全區7大銀行40余個網點開展企業注冊代辦服務﹔在便民服務領域,推出社保卡指定服務網點16家,可全面受理社保卡申領、補換等各項業務,將所有26項公安戶籍業務辦理審批事項權限全部下放至基層派出所,並將駕駛証更換等部分交警業務向郵局等延伸,已在2個街道設立警郵合作點。目前,全區“最多跑一次”事項覆蓋率已達98.7%。

“在社區,我是一名全能社工,下網格,又變成一名全科網格長。”鎮海區興庄路社區網格長陳夢潔說,“以前我在社區負責民政殘聯工作,現在,之前社保、民政等7個專業窗口被合並成了兩三個綜合窗口。居民辦事到任何一個窗口都可以受理,也實現了居民辦事最多跑一次的服務目標。”目前,鎮海區有全能社工321名,社工服務的群眾滿意率達到99%。

智能化助推農業農村產業升級

互聯網化和智能化同樣引領著鎮海的鄉村建設和農村產業。

在鎮海庄市繁榮瓜果蔬菜生產基地,一塊幾乎佔據整面牆壁的大屏幕上,顯示著基地土壤的溫度、濕度以及各種電閘、水泵等各種設備的運行狀態。基地負責人鄭榮希對這套智慧農業監控管理系統使用得駕輕就熟,“所有的農事作業,澆了多少水,打了什麼藥,網上都能反映出來,既能實時監控,又能事后追溯。”鄭榮希介紹說。

“民以食為天”,農產品質量安全就是最大的民生。如今,鎮海區建設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地3.3萬畝以上,農業標准化率超過65%,靠著對農產品質量的嚴格把關以及精益求精的生產技術,已成為寧波的“市級菜籃子商品供應基地”,周邊農戶也走上了富裕之路。

2015年以來,鎮海區積極推動農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農業設施化、機械化、信息化,實施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加強食用農產品合格証管理,完善監測監管體系,確保質量安全,成功獲評“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智慧農業推動了生態型都市農業的發展,水果番茄、九龍湖葡萄、灣塘草莓、金果園水果玉米享譽區內外。近兩年,“鎮蜜牌” 水果番茄成了鎮海農業亮麗的名片,廣受消費者追捧,已經成為網紅產品。據悉,該品種番茄從日本引種,重點生產大戶每畝收入超10萬元,畝均產值是普通番茄的三至四倍。

業界認為,加強人工智能同社會治理的結合,運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已成為新時代的新要求。在這一態勢下,鎮海聚焦基層治理、社會服務、鄉村產業等模塊,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經過無數次艱難嘗試,篩選出一項項有益經驗,形成了社會基層智能化治理的“鎮海模式”,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責編:易瀟、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