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瞄准定制,閱讀空間有高科技范兒

李夏至
2018年11月07日08:46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瞄准定制,閱讀空間有高科技范兒

建筑面積達2500平方米、集生態城市館與生活圖書館於一體的雲中圖書館,頭頂懸浮的雲狀物來自園區的雨水回收系統,光伏拉索筑成的室外會客廳,遮陽之時還可發電﹔地上五層、地下一層,總面積3萬平方米的海澱北部文化中心圖書館,不僅專設了無障礙閱讀區,而且配備了完善的自助借還機、圖書除菌機、電子閱報機、自助辦証機和圖書檢索機﹔還有專設在科技園區的外研書店(東升店)、將科研機構資源與社會共享的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北京第二家24小時書店三聯韜奮海澱分店,以及讓大學教師當志願者的清華園街道荷清苑社區圖書室……這就是海澱區的閱讀生態,如果用三個概念來描述,那就是“高科技”“高水准”“強互動”,也是其區別於其他城區的突出特色。

外研書店(東升店)

精准服務園區高科技讀者

臨近中午,東升科技園內正是午休時間。在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的中關村東升科技園北領地,坐落著包括文思海輝、去哪兒網、豌豆莢、納恩博、中國知網等在內的多家電子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公司。北京外研書店(東升店)所在的6號樓LaVie生活美學館,集園區內飲食、購物、休閑等多功能於一體,書店內上下兩層的設計也將門店零售與會員閱讀服務進行了區分。

一樓門店開放式的陳設中,提供飲品的吧台正對面開辟了一小塊舞台,台前用簡易座椅排成了五六排坐席。一到中午,這裡的小舞台會上演各種文藝范兒十足的主題活動,像“午間有戲”、Wednesday Art等藝術普及講座和演出,以及不定期舉行的新書分享、主題講座,還有面向園區及周邊居民開放的共享圖書角、繪本故事會服務。一方小小的書店,成了園區的文藝角。

“園區希望我們把活動引進去,把園區文化閱讀氛圍和周邊居民的文化生活都豐富起來。”北京外研書店(東升店)負責人付帥介紹,東升店自今年4月在園區開業以來已累計舉辦50多場活動,每周五店裡還有改革開放系列專題講座。“不少在園區上班的年輕人說,因為有了這個書店,連辭職的沖動都變小了。”書店針對園區的年輕人做了專門調研,發現大家不是買不起書,而是“買不起放書的地方”。為了解決這種閱讀需求,書店開放資源面對讀者辦理年卡,“一天一元錢,一張卡既可以借閱全店的人文社科類圖書,還附贈咖啡兌換券和講座座位預留權限,書店就兼具了圖書館和書店的雙重功能。”據介紹,目前已有數百位辦卡讀者,對年輕讀者來說,365元的年卡並不算特別大的消費,但卻能夠滿足實際需要。

海澱北部文化中心圖書館

輻射社區豐富居民文化生活

總面積3萬平方米,地上五層、地下一層,於2016年7月開館的海澱區北部文化中心圖書館(北館),是不少海澱人心中的網紅圖書館。館內基礎設施完善,設有圖書閱覽區、電子閱覽區、報刊閱覽區、無障礙閱讀區、少兒圖書館、主題閱覽區,以及多功能廳、休閑交流區和創客空間等不同類型的學習區域。相對於總館相對逼仄的空間,這裡大開大合的建筑風格給閱讀提供了全新的升級體驗。

走進北館一樓,寬敞的大廳旁是剛剛開放不久的少兒圖書館。為了符合少兒的閱讀習慣,除了傳統的書架擺設外,閱讀區還有親子閱讀帳篷區、兒童手工玩具區等特定區域,方便帶著孩子的家長實現館內親子共讀。圖書館設計館藏80萬冊,閱覽坐席1200個,全年無休,大門向周邊居民敞開。即使在工作日,每層的圖書閱覽區也常常座無虛席,在館內備考或查閱資料的學生和職員是這裡的主力軍。

“在館內二層,我們有兩個閱讀空間,從開館到現在舉行的主題閱讀活動已經超過70次,惠及人次達到38萬,推廣圖書大約是1.5萬冊。”海澱圖書館北館辦公室負責人金春爽介紹,館內針對閱讀展開了六大品牌活動,其中一個板塊叫“艾上讀書會”,主要是針對老年、青年、兒童以及弱勢群體,通過組織讀書會的形式,發起共同閱讀,目前已覆蓋近2000人次。在館外,北館走出去為社區、學校、養老院、殘聯、部隊等送閱讀,流動服務260場,涉及21萬人次,累計拓展服務點30個。“今年6月,北館還和稻香湖合作,將文創產品和書籍向外推廣,希望能把館外流動、集體外借服務融合起來。”金春爽說。

專家建議

利用區內資源探索閱讀創新

作為全市高科技與高教資源最為集中的地區,海澱區在全民閱讀推廣方面具備先天優勢。

據海澱區文化委員會副調研員尹國祥介紹,文化與科技融合是海澱區閱讀推廣所具有的獨特優勢,“海澱區根據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要求,搭建文化@海澱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平台,實現了與國家文化雲資源對接,極大拓展了區域群眾閱讀的空間。我們還在高科技園區安裝了40套數字閱讀終端和聽書數字資源,截至目前,各類資源點擊總量490萬次,在線閱讀量189萬次,總下載量達到65萬次,惠及園區內2000家企業、30多萬青年員工。”

與此同時,海澱區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全民閱讀,在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書店、書屋市場主體作用之外,注重各類資源的整合。從2014年到2018年,國家圖書館、中文在線、清華大學、圓明園清史書店、皮卡書屋、三聯韜奮書店積極參與海澱區全民閱讀活動。

北京印刷學院數字出版系教授張新華認為,海澱區豐富的教育資源可以加以利用,區內大量高校圖書館,不僅內容資源豐富,而且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方面的資源也很多,“北京市教委、教育部也會有一些項目是支持高校將學科性和專業性的資源面向大眾進行傳播。”張新華建議,海澱如果能夠將這些資源與全民閱讀對接,形成共享和資源互補,就能進一步擴充現有的閱讀資源。

北京師范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副教授、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李海峰則建議,海澱在精細化滿足讀者需求方面要做更多細致的調研工作,比如科研人員和高端人才十分需要單獨的、文化氛圍濃厚的閱讀空間,海澱區可根據實際需求,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將餐飲、閱讀與公共空間進行職能綜合,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閱讀場所。

(責編:易瀟、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