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無人機競賽的未來:電競還是F1?

王浩明 丁文嫻
2018年11月06日08:12 | 來源:工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無人機競賽的未來:電競還是F1?

  頭戴豎著長長天線的VR眼鏡,手握操縱杆的飛手全神貫注,小小的無人機在長達650米的賽道上飛速掠過,充滿了炫酷和刺激。4日晚,首屆無人機世界錦標賽在深圳落下帷幕。

  這項新興的運動剛剛面試便引發了人們的好奇,有人說它就像電子競技,也有人說它是空中F1,這項運動未來將如何發展?中國又在這項運動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

  不完美的現狀

  電子競技到底是不是一項運動,至今仍然存在很大爭議。根本原因是電競的運動屬性並不充足。但脫胎於航模的無人機競賽,卻無疑是一項體育運動。

  相比純粹存在於虛擬的電競,無人機運動的本質區別是在現實空間擁有一個“實物”。有實物就要有標准,就像球類運動規定了球的尺寸和重量。國際航空運動聯合會對於參加競速的無人機標准是:對角線不超過33厘米,重量不超過一公斤。

  不過,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樣的標准還不能滿足無人機競賽性和觀賞性的要求。至少從現場和視頻直播來看,目前無人機競速賽的觀眾體驗並不令人滿意。

  “希望能通過形式的變化、賽制的改革,比如可能用更大的器材來飛,來改變觀眾的感受。這個項目雖然借了無人機的風頭,發展很盛,但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個觀眾的承載體系。有更多人關注、願意看,這個活動才能發展得更好。”中國無人機國家隊主教練李丹說。

  國際航空運動聯合會榮譽主席弗裡德裡克·布林克說:“我們也在探索在無人機上進行一些改變,比如更大的無人機,也希望增加無人機技巧賽等項目。”

  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無人機籌備組負責人封清則描繪了無人機運動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

  “今年4月在瑞士洛桑專門把這個項目單獨列出來,叫F9項目,以后可以衍生出多個小項目,比如F9a是競速,F9b是特技,F9c小組競速,F9d是空戰和格斗,后邊發展的空間是很大的。”封清說。

  基數不高 增長迅猛

  一項運動能否得到發展,最重要的是否能吸引更多人參與。李丹介紹,國內競速無人機項目的參與者大概在幾萬人的級別,但有很多潛在的愛好者。

  雖然目前項目還不甚成熟,但無論從飛手還是觀眾來說,無人機競賽都有著電競無法比擬的優勢。

  在國內,近年來無人機愛好者的數量也呈現大幅增長的趨勢。“有很多人是愛好,並不參加比賽。自己的能力還不到能參加比賽的水平,就通過一些直播平台去關注,潛在的人群是很大的。”李丹說。

  前路漫漫

  有人把無人機競賽稱作空中F1。不過,F1的成功不僅僅在競技上,更重要的是成為汽車技術的前沿,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引領了汽車產業的發展變革。而無人機競速與無人機產業的這種連接也初露端倪。

  李丹說,如果每一顆螺絲都算一個部件,一架競賽用無人機大概要1200個零件。如果按系統來分,則可以分為機架、電機、電機的控制器、電池等,而無人機競速賽對於無人機的很多部件來說,都是一種極限狀態下的測試,其反饋的價值對廠商不言而喻。

  不過,與F1不同的是,無人機產業的消費市場與汽車市場差距巨大﹔而通過競速無人機反饋的技術,至少目前來看,離消費級產品的距離也還很遠。

  從制造到引領

  深圳是在擊敗了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和美國的阿爾伯克基后,獲得了本次無人機世錦賽的主辦權。

  “深圳獲得主辦權是沒有任何爭議的,這裡是無人機之都,全球80%的無人機在這裡生產。而深圳這座城市、賽事運營方佳兆業也辦過不少國際大型體育賽事,辦賽能力我們完全不擔心。”斯科戴爾說。

  而本次世錦賽也創造了無人機競速賽事的很多紀錄:應用650米長的3D跑道、高清視頻直播、實時高清圖像傳輸……

  李丹說,在無人機競速賽這個行業裡面,全世界選手使用的90%的器材都是中國制造,而且這些廠家很多就集中在深圳周邊。

 

(責編:孟哲、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