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評論:進博會真的“不一般”

盛玉雷
2018年11月06日08: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進博會開幕當天,兩枚紀念郵票同步發行。方寸之間,除了熟悉的展館“四葉草”和憨萌的吉祥物“進寶”,貫穿兩枚郵票的飄帶圖案上,一組剪影更顯悠長意蘊,這是來自上海和12個主賓國的標志性建筑。恰如這一設計的寓意,進博會正是中國與世界共享未來的“不一般”的平台。

  在進博會現場,更能切實感受到這樣的“不一般”。

  從高端裝備到日用商品,幾個會場粗略地走一圈,計步器顯示就超過了20000步。據說,共有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也正因如此,位於會展中心二樓的簽約廳預約爆滿,工作人員不得不推遲下班,成為貿易盛會的火熱一幕。

  的確,進博會是一個繁榮的商貿平台。有國外學者說,如果企業“不進入中國市場,不跟蹤最新趨勢,感受最新問題或挑戰,則很難在全球范圍內甚至很難在其本國競爭。隻有進入中國才能成為‘全球性選手’”。而一個來自非洲的參展商說得更直白,“不來中國,哪裡有明天?”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不少企業已經將目光投到明年的第二屆進博會,早早預定好了展位。

  進博會,也是一個開放的交流平台。在新聞中心入口處的展台上,放著中、英、阿、俄、日等不同語言的圖書。找了幾個精通不同外語的同行問了問,這些圖書探討的話題,大多是“開放”。在一個醫療器械的展位邊,幾個不同膚色的人雙手比劃著在交流,上前一聽竟然說的是三種不同語言。或許,做生意只是參加這個展會的一個目的,感受、溝通,彼此的借鑒、互相的啟發,會給與會者更多“獲得感”。

  這還是一個人人受益的普惠平台。在會展上,一個媒體同行在汽車展區寶馬公司展位上,向工作人員打聽某一車型的參數性能。的確,每一個消費者,都可能在進博會上看到心動的商品,勾起“買買買”的消費欲望。這位同行或許不知道的是,展會上的“一見鐘情”,也有可能變成“長久相伴”。就在今年10月11日,寶馬集團和華晨汽車集團簽署新的合資協議,正式啟動新工廠項目,寶馬公司成為中國放寬汽車行業合資股比限制后的首個受益者。

  從汽車到日用品,從農產品到醫療健康設備,進博會上的豐富商品,對應的是中國消費者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家門口舉辦的消費盛宴,或許可以讓更多消費者不用再為了體驗更好的國外產品漂洋過海,也不用在代購、海淘上費盡周折。進博會,也會從6天線下的會展,變成365天的線上交易平台。讓世界優質產品觸手可及,體現了中國打開大門、擁抱世界的開放胸懷,也展示了中國人消費升級、追求美好生活的奔跑姿態。

  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了一次世界博覽會,留下了標志性的原子塔,象征人類進入了科學、和平、發展和進步的時代。60年后的今天,一片“四葉草”在中國上海引人關注,涵養著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全球共識。這份信念,將伴隨著首屆進博會的舉辦,印在傳遞四方的郵票上,也印到各國人民的心田中。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06日 13 版)

(責編:易瀟、畢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