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大開“眼”界 虹膜防拐?

2018年10月30日09:52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大開“眼”界 虹膜防拐?

孩子丟了,“眼睛”可以帶他回家?昨日,記者接到佛山南海一家長反饋,其孩子所在幼兒園發通知咨詢家長意見,稱可以錄入兒童虹膜,幫助提高失蹤兒童找回概率。“錄入虹膜”這一新鮮事迅速引發了家長熱議,有家長為運用科技手段防止孩子走丟點贊,同時也有家長對其信息和隱私的安全性表示擔憂。

有專家認為,虹膜識別技術應用於防止兒童走失是一個很好的創意,但怎樣運用涉及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推行需謹慎。南海區教育局相關工作負責人稱,虹膜錄入應以家長自願為前提。

新鮮:

錄入兒童虹膜

可防走丟?

南海區桂城街道一家幼兒園有家長向記者反映稱,近日收到幼兒園的通知,要錄入兒童虹膜防止孩子走丟,費用為280元,並就此征詢家長意見。

記者從家長提供的“家長須知”的宣傳單上看到,該行動名為“兒童虹膜識別安全守護行動”,稱是為普及防丟防拐應急知識,增強兒童防丟防拐意識,並展開“互聯互助+安全守護”為主題的兒童虹膜識別安全守護行動。此外,該通知落款為中國兒童虹膜防丟網絡平台佛山屬地工作站。

該通知還指出,通過虹膜錄入對孩子安全有好處,“虹膜識別技術能提取出200多個量化信息點,誤識率可低至一百二十萬分之一。而指紋識別的誤識率為0.8%,人臉識別為2%,DNA為百萬分之一。”通知稱,此次活動全國同時展開,每錄一個孩子將會往“找寶雲安全守護”專項基金注入10元,從而幫助到更多失蹤的孩子早日找到家人。

這則通知迅速在家長中發酵,有家長認為,用科技手段來防止孩子走丟,未嘗不是好事。不過,也有家長表示疑惑:“錄入虹膜是什麼?安全嗎?”

焦點:兒童虹膜錄入安全否?

據了解,人的眼睛結構由鞏膜、虹膜、瞳孔、晶狀體、視網膜等部分組成。而虹膜就是位於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佔據人眼總面積的65%。最為關鍵的是,虹膜包含著豐富的紋理信息,而且人發育到8個月左右,虹膜就基本上發育到了相對穩定尺寸並難以改變,就算是雙胞胎虹膜也有不同。因此,佛山市第二醫院眼一科主任孔祥斌認為,虹膜錄入確實比指紋更為可靠和精准,並能夠運用於識別技術。

同時,孔祥斌表示,使用紅外線的虹膜識別對小孩眼睛影響比較小。不過,他提到,若小孩患有青光眼或虹膜炎,則會讓虹膜產生一定的變化,但近視眼對虹膜不會產生影響。

虹膜如何採集?記者在“找寶兒童虹膜保護雲”官網上了解到,虹膜採集過程相當簡便,家長隻需在手機上下載相關APP注冊,然后前往工作站點,由工作人員使用移動虹膜採集設備(即虹膜望遠鏡),孩子直視該設備內部鏡面部分,即可迅速採集兒童虹膜。

隨后,記者以家長身份撥打了通知上的咨詢熱線,一位自稱胡先生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虹膜錄入技術是安全的,有相關檢測報告。此外,錄入過虹膜的孩子一旦走丟,家長點擊上述APP的“一鍵求助”按鈕,即可幫助找回孩子。

為進一步了解情況,記者通過上述幼兒園,聯系到印發通知機構的廣佛地區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公司名為找寶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部在上海。“自去年4月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后,行動就在全國各地逐漸開展。”該負責人稱,目前已在一些地方的幼兒園、小學已陸續開展,對象為0~12歲的兒童。

該負責人表示,行動在佛山剛剛開始。因為桂城該所幼兒園上學期做過防拐演練,發現孩子的防拐意識薄弱,因此他希望把該幼兒園作為第一個試點,並以此為窗口了解家長意向。由於涉及收費問題,該負責人強調:“這是以家長自願為原則的。”

掌握這麼多數據,家長和孩子的信息和隱私安全將如何保障?該負責人自稱:“數據會保存在中國某大學數據庫,機構不會保存數據,我們跟中國某大學簽了合同的。”

警方:

尋人以成熟的DNA技術為主

虹膜技術目前還沒有用到

由於對虹膜錄入不太了解,很多佛山家長近日紛紛致電教育部門詢問通知的有關情況。對此,南海區桂城街道教育局方面表示,該通知並非該局發出,該局也沒有收到市、區教育局的通知務必要家長落實此工作。至於是否鼓勵家長參與,南海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還沒有收到相關信息,讓孩子錄入虹膜一定要家長自願才行。

目前虹膜技術是否有應用在具體的尋人工作中?記者從佛山市、區兩級公安部門了解到,目前警方尋人主要以成熟的DNA技術為主。“像虹膜的技術,目前還沒有用到,到底是否有用還需要進一步去驗証和了解。”警方技術部門知情人士稱。

專家:創意雖好但需謹慎對待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的曾亞光博士對視光學領域有所研究,他告訴記者,虹膜識別具有容易實現、非接觸檢測、快速識別的特點。曾亞光說:“虹膜容易採集,看著攝像頭就可以拍到特征,對眼睛也沒有傷害。”

對於虹膜的准確率更高的說法,曾亞光認為,這更多是一種理論性的探討,具體還涉及成像是否清晰、拍攝時技術如何、實際操作時的條件,甚至連眼睛大小都會對准確率造成影響。

把虹膜識別應用於防止兒童走失,曾亞光認為,這是個很好的創意。“人的眼睛是很容易抓拍到的位置,從防走失角度出發,可以在原有的DNA和指紋的基礎上,增加一個信息參數,多了一個身份標識,是個值得鼓勵的創意。”不過,在實際操作中有多大作用,還需要探索。

同時,曾亞光也提醒:“虹膜識別涉及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需要謹慎一點。”

曾亞光介紹,目前,虹膜識別在門禁系統、電腦開機等領域都有應用,還不具有人的健康信息,但將來會不會有就說不准了。“至少現在來說,虹膜還只是一個生物特征,就像一個身份証號碼,並不關聯我們的消費、個人賬號、銀行賬號等,但如果將來消費、開門等要應用虹膜,就可能會有影響。”(馮嘉敏、馬俊賢、陳昕宇)

(責編:任妍、孟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