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互聯網法院已收3700余件立案申請

高健
2018年10月22日08:20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互聯網法院已收3700余件立案申請

互聯網法院,在我國司法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本市互聯網法院成立一個月有余,已收到立案申請3700余件,並全流程線上審理,成功調解了一起著作權糾紛案。24小時“不打烊”、專人在線指導打官司、個案判決帶有風向標性質……“磨合”了一個多月的法官,道出互聯網審判的亮點、難點。

互聯網十強企業

已均有涉訴

互聯網法院的立案大廳線上電子訴訟平台異常繁忙,前期受過培訓的立案法官們,目不轉睛盯著電腦屏幕,鍵盤上打字聲“噠噠”不絕——眼中看著不斷上傳的立案材料,手下回復著當事人各種各樣的問題。

“每天會收到百件左右的立案申請。”法官邊回復當事人問題邊介紹立案情況。據統計,互聯網法院自9月9日挂牌成立至10月17日上午,當事人在電子訴訟平台上提交的立案申請達3700余件。法官介紹,短短一個月有余,阿裡、騰訊、百度、京東、網易、新浪、搜狐、美團、360、小米集團2018年中國互聯網十強企業旗下的品牌或服務已經均有涉訴。此外,還有今日頭條、暴風、樂視、馬蜂窩、當當網等多家知名互聯網企業涉訴。

熱線“不打烊”

教當事人立案

在3700余件當事人提交立案申請的案件中,當事人自行撤回的案件高達550多件。法院分析,當事人撤回申請主要有三種原因:失誤操作,如當事人重復提交后撤回﹔出於好奇,有些當事人對電子訴訟平台存在好奇心理,試探提交后又撤回﹔還有就是案件本身經審查不屬於本市互聯網法院立案范圍。

法官介紹,法院聽取群眾意見,2條技術服務熱線和立案平台一樣,“24小時不打烊”,至今,主要解答了當事人關於瀏覽器版本、上傳証據格式、手機入口、批量立案、批量上傳、網上繳費等操作流程方面的技術問題。而從咨詢時段看,當事人在非工作時段的咨詢比例為21.88%。可見,全流程網上操作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當事人即使不到法院、在非工作時段,也可以通過線上操作參與訴訟,大大節約了訴訟成本。

個案判決要起到

風向標作用

盧正新是互聯網法院發出首份生效電子文書案件的主審法官。“當法庭上的所有人面對面,變成了法官面對兩塊‘屏幕’,一開始確實有點不習慣。”

盧正新表示:“網上案件網上審理”,不僅為當事人訴訟提供了便利,也能讓法官從繁忙的事務性工作中抽離出來。但是,新模式庭審帶來更多的是挑戰,例如電子証據的認定、法官親歷性和在線“隔膜”的矛盾以及各種新案件、新技術的出現——這就需要法官和法院在司法實踐中不斷“拓荒”,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同時熟悉社會學、經濟學等相關學科,力爭“吃透”每一起案件,讓個案判決對類案產生風向標的作用,對於新案件寫出“新判決”,使審判與技術達到深度融合,推動互聯網案件審理方式的創新突破。

讓百姓感受到

網上審案的便利

北京互聯網法院的首任院長張雯認為,互聯網法院應該凸顯兩方面的特點。從審判方式上說,突破傳統審理方式,以“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為原則,實現全部或部分訴訟環節網上辦理,讓老百姓“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凸顯服務便民的理念﹔法官則通過類案推送、批量案件的批處理、文書自動生成等集約化、專業化的方式實現簡案快審、同案同判,全面提高審判質效。

另外,從審判格局上說,應立足“四個中心”的首都特色,加強網絡司法保護的水平和力度,維護政治安全,促進經濟發展,支持“網絡強國”國家戰略。

對於互聯網法院的今后發展,張雯說道:本市互聯網法院建設堅持最高標准、最嚴要求、最好效果,按照“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的基本思路,全力打造一個“開放包容、平台中立、數據共享、創新升級、安全可控”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台,在技術和司法的雙輪驅動下,加快建成“四個中心、兩個園地”,即互聯網司法技術應用中心、互聯網司法國際交流中心、互聯網法律學術研究中心、互聯網黨建創新示范中心、審判人才培養園地、法律人才實踐園地。同時,互聯網法院一定要在推動完善綜合治網格局,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上有所作為,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編:易瀟、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