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公交都市”杭州的智能化實踐:讀懂數據 更懂民心

2018年10月20日20:41 | 來源:中國新聞社
小字號

“公交都市”杭州的智能化實踐:讀懂數據更懂民心

杭州市新能源公交車。 魏偉 攝

今年8月底,杭州首條“大數據常規公交”345路正式開通。相比傳統等距設點公交行車路線,345路有明顯不同:有的區域設站密集,每隔200-300米就有站點﹔有的區域站點稀疏,站點間距超2公裡。線路的改變,對應著公交通行效率與便民程度的提高。

杭州公交移動支付已經實現全覆蓋。 魏偉 攝

在升級線路時,345路取消了過去上客率不高的站點,對客流“爆滿”的站點進行多站點分流,讓“等車許久擠不上,無人站點仍需停”的情況成為歷史,同時還參考沿線小區位置,打通家門和公交之間的“最后一公裡”。

“通過分析公交IC卡刷卡頻率、移動支付數據、公交APP查詢數據、高德地圖查詢數據等,我們從站點設置、線路布置、首末班車時間、潛在客流分析、運營時間等全環節、全方位進行升級,讓345路成為目前杭州最‘智能’‘精准’的公交線路。”杭州公交戰略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羅序旗說,未來像345路這樣的“大數據常規公交”將越來越多。

杭州市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范建軍。 魏偉 攝

數據源自於何?如何反應民意?移動支付和乘客主動查詢數據是主要來源。2016年12月,“杭州公交”APP上線並提供站點、線路、換乘、車輛到站信息等查詢服務,乘客能掌握公交車的實時位置,得以“從容”等公交。此外,數據還來自每日數以百萬次的移動支付和IC卡上傳數據。

2017年8月,杭州率先成為全國首個全城都能刷手機坐公交的城市。截至目前,已有超過470萬乘客申領“杭州通支付寶公交卡”。

杭州公交戰略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羅序旗正在介紹“杭州公交大腦”。 張斌 攝

“以往,‘來車不准點、行車不快捷、乘坐不舒適、換乘不方便’,這些問題影響了公交的吸引力。接入移動支付后,我們通過技術及信用體系的力量,實現了掃碼乘公交的‘雙離線’,用戶可以‘先乘后付’。更重要的是,移動支付積累的出行數據能大大提高公交運營的效率。”螞蟻金服城市服務總經理劉曉捷說。

目前,杭州地鐵、公交、公共自行車已經全面實現移動全支付,其中公交日均移動支付達50萬人次。如劉曉捷所說,不同於投幣乘公交,移動支付的投用產生了海量的出行數據,怎樣充分利用這些數據?“移動支付之城”杭州深諳讀懂數據即是讀懂民心的道理,並將其充分運用於“公交都市”的建設過程。

杭州市電子樁公共自行車借還車系統正在試點。 張斌 攝

“2013年,杭州成功申報創建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五年來,杭州通過交通信息資源深入整合、為公眾提供信息化服務、推行公共交通移動支付、推進公共交通數據開放工作等,對公共交通智能化進行了‘大提升’。”杭州市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范建軍說。

在這場“大提升”中,深入整合交通信息資源是關鍵。2017年6月,“公交雲DTCHUXING”正式成立,它整合了杭州公交集團、數夢工場,以及阿裡巴巴集團生態內阿裡雲、螞蟻金服、高德地圖、釘釘等互聯網架構和能力資源。

在杭州市公交集團公交營運調度指揮中心,775條公交線路、5627條實時運營車輛、199936個公交站點的實時狀態,正以不同形態展現在“杭州公交大腦”的屏幕上。這一平台正是由“公交雲DTCHUXING”賦能,實現對海量公共出行數據的高效清洗,從而更科學、敏捷地調度、管理公交運營。

以調度崗位數量的顯著變化為例,就能說明賦能對傳統模式的“顛覆”作用。

“杭州公交運營范圍被劃分為多個區域,每個區域50余條線路,800余輛公交車。按照以往模式,至少需要40名調度員,而現在隻需要7-8名,在‘杭州公交大腦’的幫助下,調度准確度和速度也大幅提高。”羅序旗介紹。

交通信息資源的整合也包括杭州的“網紅”城市自行車系統。經過十年發展,截至2018年9月底,杭州市公共自行車已有4106個服務點、9.96萬輛公共自行車,日最高租用量47.30萬人次,累計租用達到9.04億人次,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在“杭州公交大腦”的大屏幕上,公共自行車、服務點、修理人員位置等信息一應俱全,不止於此,公共自行車系統運營的智能化程度還在提高。在杭州市濱江區,電子樁公共自行車借還車系統正在試點,將讓“網紅”公共自行車更具“魅力”。

據了解,成功申報創建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五年來,通過提升公共交通智能化等努力,杭州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能力顯著提升。2018年1-6月,杭州公共交通日均客運量達478萬人次,機動化公交分擔率達61.87%,公共交通滿意度達91.3%。(張斌 諸杰)

(責編:余璐、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