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共搶紅包要慢伸手
“銀發一族”上網安全保護“安知”項目在京啟動

隨著微信的普及,不少“銀發一族”開始熱衷搶各種類型的紅包,卻不知紅包的背后有可能是設計好的陷阱。在昨天由騰訊公司主辦的“關愛銀發一族 守護家人幸福——中老年人上網保護‘安知’項目”啟動儀式上,紅包套路、詐騙招數等影響老年人上網安全的手段被逐個揭開。
轉發分享套路多
騰訊網絡安全與犯罪研究基地首席研究員門美子在活動現場拆解了新型網絡紅包詐騙的五大套路。“你以為在搶紅包,別人在用你發廣告”,門美子指出,不少人都收到過一種類似正常紅包界面的紅包,這種紅包通常比正常的微信紅包圖標大一號,打開界面會發現下面還有一條廣告,如果想領取現金,必須轉發或分享。但分享后,“假紅包”還會提示48小時內不得刪除朋友圈,否則無法兌現。這樣的紅包即使完成每一步分享,最后也根本不會有錢入賬,而分享出去的所謂領紅包鏈接最后會被不法分子通過后台技術替換成各種推銷廣告、低俗文章、垃圾信息甚至有害信息。
謹防套取個人信息
假紅包套路第2招是要求領紅包填寫個人信息。用戶一旦提供姓名、手機號等信息,相當於主動暴露個人隱私,給犯罪分子精准詐騙的機會。第三種假紅包大多跟“免費送”或“便宜買”捆綁。用戶點擊假紅包后會收到提示,資金會在未來24小時到賬,並贈送一次50元充100元話費的機會。很多人對打折充值的優惠動了心,充值后等待高額話費返還,卻沒想到自己是在主動給騙子送錢。
此外,有些紅包可能還暗藏木馬病毒等惡意程序,一旦點擊可能造成手機終端被植入木馬病毒,導致公民信息泄露,密碼、驗証碼被劫持,進而造成銀行卡被盜刷等財產損失。“免費送”也是一種變相的假紅包。一款號稱價值千元的運動手環免費砸中了你,但填寫信息收到快遞后發現是一個需要到付的郵件。不少用戶認為花29元快遞費獲得千元手環是個劃算的買賣,拆開快遞后才發現是劣質產品甚至是空盒子。
如何分辨假紅包
如何甄別假紅包呢?門美子用五句話進行了總結。“敏感信息不輸入,分享轉發不要玩,跳轉外鏈要當心,巨額紅包多套路,共搶紅包要謹慎。”門美子提示,需要輸入個人信息的紅包,尤其是涉及手機號、銀行賬號等敏感信息的紅包不要碰,尤其是有些紅包甚至要求輸入密碼,很可能是騙子偽裝界面騙你轉賬。此外,領紅包需要跳轉到其他網站頁面,或要求下載來源不明的軟件、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以及領取紅包頁面存在廣告,或領紅包前要求先關注或先分享的,通常都是假紅包。對於巨大額度的紅包更要謹慎,點對點發送微信紅包一般最大限額是200,如果收到666、888的紅包很可能有詐。和好友共搶紅包也要謹慎。有不少跟好友合體搶紅包的活動要求達到一定金額,比如100元才能提現,這很可能是為了吸粉,容易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記者 韓元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