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發展人工智能應作為國家戰略

江飛濤 鄧洲 李曉萍
2018年10月17日08:30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原標題:發展人工智能應作為國家戰略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且開始在具體的產業化、商業化項目中得到應用,出現新的發展趨勢。第一,“深度學習”+“大數據”是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特征,人造神經網絡能夠像人一樣學習和思考,使得人工智能能夠處理更加復雜的任務,這一方式也成為大多數人工智能企業選擇的技術路線。第二,實現了從實驗技術向產業化的轉變,在圖像和語音識別、科學研究、預測分析等方面都已出現成熟的商業化產品。第三,應用的領域從商業、服務業向制造業、農業拓展,這使得人工智能越來越表現出通用技術和基礎技術的特征。

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化的推進,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方向逐步明晰。一方面,人工智能作為基礎技術,將實現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深度模型+大數據”是現今非常流行的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深度學習系統識別語音和文字后,通過大數據庫,計算機能夠將其翻譯成其他國家的語言﹔在無人駕駛系統中,計算機也要通過深度學習的方法了解外界環境中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需要避讓的、哪些是極度危險的,深度學習的結果用以指導計算機設計駕駛速度和路線,這是無人駕駛系統安全性的最基本保障﹔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結合會創造真正會思考、能學習和動感情的機器人,這會極大提高機器人的使用體驗,不僅提高工業領域機器人的生產效率和安全性,在商業場所和家庭,機器人也能夠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另一方面,隨著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產業化商業化應用取得顯著成效,支持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化的發展幾乎成為所有有能力的國家重點扶持的技術和產業。當然,各個國家根據自身定位和優勢稟賦也有所側重點,這將對人工智能的國際分工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例如,美國秉持領先全球技術和預防被潛在競爭對手超越的理念,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的研發以及在軍事等高端應用上對全球的引領﹔日本注重將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相結合,繼續鞏固全球機器人強國的地位﹔德國將人工智能納入到“工業4.0”框架中,通過人工智能進一步提升德國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英國則更加注重相關人才的培育。

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上的優勢

在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浪潮中,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和市場近些年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並表現出與發達國家同步的趨勢。與其他新興行業比較,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有兩個突出的優勢。

一是實現了全方位的突破與發展。雖然我國很多產業實現了突破,但優勢僅僅表現在某一領域或產業鏈的某一環節,而人工智能的發展卻是在各個方面實現了與發達國家的同步甚至趕超。從技術研發上看,在“深度學習”、“深度神經網絡”等領域,中國在全球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已經超過美國﹔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量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百度在2015年開發的深度學習語音識別率達到97%的准確率,被MIT評為2016年全球十大科技突破之一,這被譽為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研發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裡程碑。從投資看,國內人工智能領域投資自2010年開始進入爆發期,最近兩三年投資進一步加快,中國已經是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大人工智能融資國,投資機構的數量也在全球位列第三。從產業發展看,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年增速近40%,到2016年末達到約100億的規模﹔不僅如此,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體系初具雛形,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已經形成﹔除了領先的BAT(百度、阿裡巴巴和騰訊),中小企業和創業企業大量增長,在不同的人工智能細分和應用領域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例如在機器視覺識別領域已經有成規模的自主品牌100多家,代理商300多家,專業機器視覺系統集成商100多家。

二是在應用上有顯著優勢。客觀上講,國外企業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研發上具有短期內難以超越的優勢和資源。例如臉書公司的大數據信息挖掘、蘋果公司的語音識別、Uniqul的人臉識別技術全球領先,國外人工智能的商業化運營總體上看是依靠技術進步推動的。相比較,雖然我國在核心技術方面並沒有表現出顯著的優勢,但在實現人工智能應用的場景優化及其相應的商業布局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例如,百度將語音技術、圖片識別技術與O2O服務場景相融合,用戶隻需要輸入一段語音就能夠預訂電影票、酒店和景區門票﹔阿裡巴巴、京東等電商平台通過大數據挖掘為用戶推送具有潛在購買欲望的產品﹔騰訊以微信、QQ為平台向客戶精准投放新聞和廣告等等。我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移動通訊用戶最多、手機應用下載和在線用戶最多、制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這些共同支撐中國必然成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應用市場,我國近年來人工智能高速發展也是以率先實現商業運用為引領的。

同時也需要看到,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劣勢:一是在人工智能重大基礎理論研究上原創能力相對不足﹔二是高端芯片、基礎材料、元器件、軟件與接口等方面的技術對外依賴性較高﹔三是國內人工智能尖端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確保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競爭中把握主動的政策建議

將加快發展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人工智能作為影響廣泛的顛覆性基礎技術,將對未來各行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正因為如此,美國將其列為國家戰略,並相繼發布了《為人工智能的未來時刻准備著》和《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戰略規劃》兩個重要戰略文件,歐盟也推出了《歐盟機器人研發計劃》,人工智能已然成為國與國之間科技實力與經濟未來競爭的制高點。我國應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並將其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在頂層設計之下,瞄准若干方向進行重點攻關,最終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技術研發能力和細分產業。

發揮產業優勢,加強融合發展。雖然在核心技術方面與世界領先還有明顯的差距,但我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工智能應用市場。通過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能夠發揮我國在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優化以及相關商業布局方面的顯著優勢,在人工智能國際競爭中形成核心競爭力。加強實體經濟部門,特別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企業在核心技術、關鍵應用等領域與國內外人工智能公司開展深入合作,利用在傳統市場上形成的優勢以及對專業領域的理解,將人工智能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工具。

以建立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創新中心為抓手,促進人工智能在制造業領域的應用研究與技術推廣。創新中心聚焦於人工智能在制造業應用中共性技術的研發與推廣。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可採取“公私合作”的運營模式,並建立由技術專家、政府官員、企業家代表和學者共同治理的機制。

建立“人工智能國家實驗室”,強化基礎研究。“人工智能國家實驗室”聚焦於任務導向型、戰略性的前沿基礎技術的研究,依靠跨學科、大協作和高強度資金支持開展人工智能領域的協同創新和戰略性研究,加強在大數據智能、人機混合智能、群體智能、自主協同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並前瞻性布局高級機器學習、類腦智能計算、量子智能計算等跨領域基礎理論研究。

重視並積極應對人工智能普及可能造成的社會問題。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遠遠不止經濟方面的,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會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不斷出現。例如人工智能在“犯錯”時,如何判定誰來對錯誤負責需要建立專門的機構和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於中國而言,還要積極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就業結構的變化。我國是勞動力大國,目前大量勞動者集中於中低端崗位,將會有大量這些崗位逐漸被人工智能替代。因此需要深入調整改革學校(特別是職業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培養符合人工智能大量普及社會的勞動者。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南大學商學院)

(責編:易瀟、孟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