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機票越搜索越貴?實測何時買票最便宜無規律

溫婧
2018年10月15日07:50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實測機票“越搜索越貴”傳言 何時買票最便宜無規律

同一時間段OTA網站機票價格 注:括號中為轉機次數

日前,作家王小山的一篇懷疑被互聯網訂票網站“大數據殺熟”的微博再次引起熱議,盡管網站及時出面澄清,不少網友依舊對價格波動較大的機票表示不滿,機票價格變化如此之快,真的不是航空公司在搗鬼?加之前不久,一篇“機票半夜買,不要瘋狂搜”的微博被許多網友轉發評論,“搜一次漲價一次”“半夜一看降價了”等說法更是引發討論:機票價格到底什麼時候最低?是不是真的存在“越搜索越貴”“大數據殺熟”等情況?對此,北京青年報財經實驗室進行了實驗。

實驗

網傳說法大多並不正確

北青報記者選取了國內五大互聯網機票購買平台,包括飛豬、攜程、美團、途牛、馬蜂窩等﹔地點方面選取了北京出發至國內兩地——上海、成都,北京出發至國外兩地——上述網友所述的首爾和較遠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王小山所述“利馬至布宜諾斯艾利斯”等五地的機票﹔出發時間統一選取實驗時間一個月后的11月10日為例﹔實驗時間主要為10月10日上午、下午及凌晨﹔12日早上、中午、晚上及凌晨四個時間點。

調查發現,凌晨買機票便宜、早上買機票便宜、機票越早買越便宜、越搜價格越貴等說法都不完全正確。

凌晨買機票

有時反而貴

實驗証明,凌晨買機票有時能便宜,但大多數時候並不能﹔不同平台、不同航班的情況都不相同,需要區別討論。

在北青報記者實驗的兩天五個平台中,美團網10日24點從北京到成都的機票為全天最低價650元,上下午價格為678元,美團網利馬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凌晨機票價格也為全天最低,直飛航班價格為5170元,上下午直飛航班為5234元,同航線在凌晨時還出現了1774元的低價機票,不過該價格為轉機兩次的航班,上下午轉機一次航班的最低價格為3446元和3434元。

馬蜂窩10日查詢北京到成都的價格,凌晨比上下午便宜了2元,從692元降為690元,北京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價格,凌晨的航班最便宜,有4493元的,上下午最低價格機票分別為4605元和4502元。

但也有凌晨買反而貴的例子。比如10日查詢攜程網北京至成都的機票,凌晨售價709元,高於上下午的695元和696元﹔北京至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最低機票價格也比上下午的4880元和4975元高,為4990元﹔12日查詢的利馬至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直飛航班最低價格為5119元,遠高於其他時間點直飛2125元的價格。

“越搜索越貴”的說法並不成立

在北青報記者調查的時間內,共搜索機票超過200次,遠高於普通旅客購買機票前查詢搜索的次數,但並沒有發現機票價格普遍隨著搜索次數大幅上漲的情況,“越搜索越貴”的說法也不攻自破。

機票價格上漲的情況確有發生,主要發生在國際航線中,如北京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航線,沒有直飛航班,旅客隻能選擇轉機一次或兩次前往,而轉機地也不同,轉機一次可從達拉斯、紐約、多哈等地轉機,轉機兩次的可選方案就更多了,航班價格與每趟航班的價格波動都有關系,因此變動比較大。

如飛豬12日中午搜索該航線轉機兩次的最低價格為4411元,到了晚上就漲成4606元,不過隻轉機一次的機票價格卻穩定在4695元不變,而到了凌晨又降為4411元﹔攜程網12日中午查詢該航線轉機兩次的價格為4817元,晚上漲為4944元,凌晨轉機兩次的價格又漲了些,高於轉機一次的4976元。

與之相對比,攜程12日早上該航線的最低價格為4880元(轉機兩次)和4975元(轉機一次),中午再次搜索時這一價格降到了4817元(轉機兩次)和4909元(轉機一次)。

機票並不是越早買越便宜

經北青報記者實驗,尚不能發現買機票最便宜的時間點,因為機票價格好像並無統一的規律可循,各個平台及航線的價格都有所區別。

上文已經對凌晨買機票最便宜的說法進行了反駁,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是“早上買機票最便宜”,據稱有些網站早上“放票”。不過,早上的價格也並非是一天中最低的,如12日搜索目標日北京至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價格,飛豬早上的價格是4606元,但其余時間有4411元的低價票﹔攜程早上的價格4880元,其余時候會有4817元等價格的機票。因此,早上機票最便宜的說法也不絕對。

國內機票價格各平台幾乎相同

在實驗中北青報記者發現,國內航班的價格,各平台的票價都幾乎相同,如北京到上海的航班,一直維持在540元,各平台的價格較為一致,馬蜂窩有時會送“券”,優惠10元以內的價格,不過基礎票價都是統一的。北京到成都的價格在12日查詢時也比較一致,穩定在590元。

在國際短途航線中,一些平台提供轉機方案,會有更加優惠的價格,不過耗時也會增加不少,直飛航線各家最低價格有所差別,但幅度也多在幾十元左右。如北京至首爾,目標日的直飛價格在1106元到1156元不等。

解密

機票價格變化為啥這麼大?

實際上,早在2016年2月,民航局就曾下發通知,要求“銷售代理企業不得向旅客額外加收客票價格以外的任何服務費”,也“不得通過惡意篡改航空運輸企業按規定公布的客票價格及適用條件、捆綁銷售等違規手段,侵害消費者和航空運輸企業權益”。也就是說,這些OTA網站、互聯網訂票平台等,都不能加價銷售機票,隻能以航空公司的機票定價為准。

那麼,這些網站如何賺錢呢?一位業內人士坦言,OTA網站或者旅行平台的機票業務“幾乎不賺錢”,主要是“賺流量”,這些機票為其帶來了目標用戶,再向其推銷其他佣金較高的業務,由此獲得盈利。不過,代理機票也並非完全“免費”,航司還是要向這些網站支付手續費,根據民航局規定,手續費是“按每張客票定額支付”。也就是說,每售出一張機票,網站賺取的錢是固定的,不會因“大數據殺熟”或其他原因帶來的機票上漲而增加。

那麼,為什麼大家感覺機票價格變化這麼大呢?這就需要了解大家在網站看到的機票是如何定價的。

機票的銷售價格是非常復雜的定價體系,多元且實時變化。據業內人士介紹稱,機票價格的制定權在航空公司手中,全價票的制定需要通過物價部門的審核,而各種艙位也就是不同折扣的機票也是航空公司的專門的定價部門根據歷史情況、市場需求、運力等情況綜合考量而得出,如一條黃金周的熱門航線,定價最低艙位是售價6折左右的機票﹔不過該價格會實時變化調整,比如該6折機票銷售情況不好,被查詢次數較少,那航空公司會再次放出更低價位的票,如4折左右,持續關注市場狀況。

那麼我們從OTA(在線旅行)網站買票時看到的價格是否就是航空公司的實時定價?答案也是否定的。據介紹,航空公司放出的機票會統一進入GDS(全球分銷系統)中,目前中國隻有一個GDS“中航信”,全球范圍內還有多家GDS,他們的資源可以互通。而這些OTA網站的價格都是從GDS上“扒”的。在消費者搜索機票時,網站會上GDS獲取一份機票價格,最為關鍵的是,當消費者確定購買機票下單時,OTA網站會再次與GDS確認最新票價,並將該價格返回給消費者,作為實際支付的價格。

為什麼消費者有時查詢到的機票和下單時的價格會不一樣?這裡的關鍵是,OTA需要兩次與分銷系統確認機票價格,而其中更新的時間差,就是消費者看到價格的變化。一種情況是航空公司在GDS上更新不及時,造成消費者查詢與購買時的價格不一致,另一種情況是,消費者下單較晚,在這期間,特價票已售完或被調整,僅剩價格較高的艙位。據介紹,越熱門的航線和航班,價格變動越快。當然,也存在消費者下單時的價格低於搜索時的價格的情況,此前也曾有報道。

在王小山抱怨同航班自己買的價格比較高之后,飛豬也曾給出解釋:航班變價往往容易被大眾誤解為大數據殺熟,實際上航班價格變動通常由兩種原因造成:一是航司變價導致的,所謂變價是航司的座位庫存和運價變化導致的價格波動,不論在航司官網、平台或代理機構搜索購票均存在這種情況,價格可能變高,也可能變低。尤其對於國際航班,由於全球旅客均在搜索預訂,艙位和價格變化更為頻繁,故更易發生變價﹔二是由於搜索緩存造成的,用戶刷新搜索通常便可消除這一情況。

觀點

機票“大數據殺熟”說法早被辟謠

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創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思敏博士表示,關於機票大數據殺熟的說法,之前民航部門已經辟謠,自己也曾做過驗証,發現與事實並不相符。當時民航報的報道顯示,全球各家GDS吐數的准確度在80%到95%之間,存在10%左右的變價概率(包括價格、稅費和艙位的變化),這主要由數據傳送的緩存問題引起。一個例子是,2017年在去哪兒平台上發現多個報價的代理商在獲取泰國獅航的某一航線報價時,用戶購買成功率很低。在最嚴重時,這一航線在去哪兒平台報價的用戶購買成功率一度低於20%,“我們當時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代理商偏好使用的GDS,發現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在於該GDS獲取數據傳輸的問題。”

“為什麼消費者還是願意相信這種說法呢?可能現在一些網上的商家缺乏誠信,影響了消費者對整個消費環境的認知,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來面對這些謠言。隨著整個社會環境越來越誠信,相信這些謠言的人也會越來越少。”劉思敏表示,OTA網站展示的價格一般都是查詢價格,與分銷GDS的實時價格不一定一致,緩存等原因也會導致消費者看到的價格有所不同,這些都是技術問題所致,並非OTA網站的“大數據殺熟”。

“這些GDS的信息都是面向全世界的,低價票的數量是有限的,也不是長期的,存在一種可能就是在你下單的時候別人已經下單了,搶先被鎖定了,那麼你看到的價格就上漲了﹔但別人可能沒支付成功,過了一會兒這張票又回來了,那可能你買完高價票后又發現了低價票,這些都是可能的。”他還表示,“機票代理費、佣金等都是航司掌握的,並不是你把一張票賣很貴,就可以賺到這個差價。”

財經觀察

為什麼大家會信OTA網站“大數據殺熟”?

“大數據殺熟”的說法今年年初進入大眾視野,指的是互聯網行業的一種區別定價模式。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用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用戶要貴出許多,互聯網公司利用“大數據”宰了熟客。許多網友聽聞此詞,似乎找到了一些價格問題的答案,紛紛列舉情況証明自己曾被大數據殺過熟。

不過,OTA網站的機票“殺熟”,如今被証明是謠言,有民航部門辟謠,專家和OTA方面多次解釋,機票價格為何有波動,按每張機票收取定額手續費的OTA網站沒有理由抬高票價,做損人不利己的事。但網友們似乎難以被說服,許多人寧可信其有,每次這樣的話題出來后都能引發大量的關注和討論,OTA網站甚至民航局也都有點無奈。

那麼大家為什麼寧可信其有?北青報記者認為,一是機票的價格的確比較“亂”,網民“對這張機票到底應該是多少錢”心裡沒譜。採訪中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機票的價格經常變化、不同平台、不同時間、不同航班的價格都不一樣,航空公司有權利根據市場變化隨時調整票價和數量,買低價票的人多了,就抬高點,高價票無人問津了,就降點價,同航班鄰座兩人的購票價格可能差出許多。

二是因互聯網公司的各種“前科”,許多網友對互聯網公司誠信抱持懷疑態度,不願信這些網站。不論是OTA網站的票價問題,還是其搭售“套路”,或者是電商網站的假貨問題,搞活動時的“先漲價后降價”等問題,都降低了互聯網公司在消費者心中的信用分。簡單來說,消費者被搞怕了,覺得互聯網公司有太多貓兒膩可以搞。

三是互聯網公司濫用大數據的問題普遍存在。在OTA領域不存在大數據殺熟的現象,不代表在其他領域就不存在類似問題。此前有大數據專家曾介紹,利用大數據區別定價等現象是真實存在的,例如一些電商網站會向新用戶派發大額優惠券,而老用戶則看不到這些優惠,一些運營商也會推出針對新用戶的套餐,老用戶無法選擇。

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專家表示,不僅需要整個社會營造一種誠信的氛圍,需要互聯網企業的自律﹔也需要監管部門對企業進行大力監管,杜絕損害消費者利益情況的發生。而這一切,都非一日之功,需要用時間來打磨,不斷修正互聯網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責編:易瀟、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