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互聯網+醫療”邁大步 醫療信息化進程走向快車道

李晨赫
2018年09月18日08:4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互聯網+醫療”邁大步 醫療信息化進程走向快車道

近日,《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發布。“互聯網+醫療”再次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近年來,醫療服務領域新形態不斷涌現,“互聯網+醫療”作為其中突出的一種,在挂號結算、遠程診療、咨詢服務等方面進行了不少探索。除了線下醫療機構通過搭建互聯網診療平台進行分級診療嘗試,“無中生有”的互聯網醫院也發展起來。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遇到醫療糾紛如何索賠,是找平台還是找醫院”、“按規定互聯網診療不得進行首診,但如何區分首診和復診”、“如何保護電子處方隱私”等問題,也成為發展的掣肘。此次文件的發布,為發展掃清了不少障礙。

讓互聯網把好醫生帶去最需要的地方

浙江紹興的蔣萍(化名)現在已經很熟悉預約就診流程了。她說,現在可以跟年輕人一樣,在手機上挂號,不用像以前一樣在醫院等很久了,而且,提前預約,排號順序也可能更靠前,還有機會預約到專家號。

現在,因為有了互聯網醫療雲平台,給她看病的專家,也可能給新疆阿克蘇地區的孩子看病了。

事實上,借助互聯網幫助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醫療資源均等化水平的嘗試,已經有了一些實踐。2018年7月3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174號文,支持寧夏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區),作為國家級的試點,對互聯網醫療創新工作先行先試,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從三級醫院開設互聯網醫療平台,到借助互聯網醫院的力量輻射基層,一以貫之的理念是,把優質的醫療資源送到更遠的“最后一公裡”。

這一點,三甲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深有體會。他說,通過遠程平台的搭建,基層患者能在家門口看病,基層醫生能在家門口學技術。

蔡秀軍說,邵逸夫醫院率先建成了全國首個以分級診療為核心、以實體醫院為主體的智慧醫療雲平台,將服務的觸角延伸到了34家協作醫院以及新疆的3家醫院,實現了線上咨詢、會診、遠程聯合門診、遠程教育、遠程手術會診和技術指導,打通了服務基層患者、醫生的“最后一公裡”。“健康雲”服務會定期給基層醫務人員提供繼續教育。

更為直接的場景在手術台上。通過互聯網遠程平台,邵逸夫醫院可以通過遠程視頻對基層醫院進行指導。

此次發布的《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以指導規范的形式,細化了遠程醫療服務的相關程序,對遠程醫療服務進行了定義,對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的機構、人員、設備設施設立了准入門檻,對簽訂合作協議、遠程會診、保存資料、機構人員管理等程序都進行了規定。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常務副院長黃勇深知遠程醫療能給基層醫療條件帶來巨大幫助。華西醫院對四川甘孜的醫院通過在線培訓、技能培養等方式,進行了三年培訓,將該地區肝包虫病手術能力從100例/年,提升到500例/年。並幫助甘孜州培養了兩個優秀的手術團隊,培養了多名可以開展肝包虫病手術的優秀醫生。現在整個甘孜州肝包虫病患者診療,90%都留在了甘孜州,隻有10%左右需要到華西醫院就診。

有關規定不僅讓傳統醫院感到高興,也讓在線醫療平台看到更多發展的可能。春雨醫生有關人士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此次文件的出台,肯定了互聯網醫療的價值所在。作為一家領先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平台,春雨醫生在健康咨詢以外,也進行了相當多的業務探索和布局,《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的正式出台,對春雨醫生開展相應的業務,起到了重要的政策指導作用,會使之前一些想拓展,但缺乏政策支持的業務,有了合法合規開展的依據和可能。

有醫療糾紛找誰說理?患者心裡有了譜

在互聯網醫院創立之初,有關“出現醫療糾紛找誰負責”的疑問便一直存在。尤其是考慮到互聯網醫院的醫生多數通過多點執業方式進行醫療活動,如何區分醫院和個人的責任?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介紹,這也是前期征求意見過程中,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在三份文件中,法律責任主體都得到了明確。

焦雅輝指出,此次頒布的文件,正式認可了獨立設置的互聯網醫院,與作為實體醫療機構設置的互聯網醫院同等地位。文件同時提出,對互聯網醫院進行准入審批前,首先要建立省一級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的監管平台。

這個監管平台不僅要對互聯網醫院的行為進行監管,互聯網診療、遠程醫療服務在內的所有通過互聯網的在線醫療服務都將在平台上得到監管。這包括醫務人員資質、處方流轉等診療行為和信息安全的監管等。“隻要通過互聯網開展醫療服務的,必須都要接入到互聯網的醫療行為監管平台。”焦雅輝明確。

焦雅輝介紹,起草這三份文件前,衛健委對全國“互聯網+醫療”整體進行了梳理。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診斷和治療業務的﹔一類是如預約挂號、診間結算、移動支付、信息推送等診斷治療以外的。這三份文件主要針對前者進行進一步梳理和劃分。

具體說來,第一種是圍繞診療服務,文件劃分成醫療機構間或醫療機構通過第三方平台和其他醫療機構開展的遠程醫療服務﹔第二種是醫療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服務空間進一步拓展和延伸﹔第三種則是爭議最大的互聯網醫院。文件針對不同種類的診療服務進行分類管理。

文件特別創新地提出了互聯網醫院的監管辦法。其中一種形式是通過第三方申請設置互聯網醫院,但其提供服務必須落地在實體醫療機構。焦雅輝指出,這將實體醫療機構和互聯網醫院變成責任共同體,雙方共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是實現線上線下監管的重要前提。

焦雅輝介紹,互聯網診療責任主體就是提供互聯網診療服務的實體醫療機構。互聯網醫院首先要向所在地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提出訴求,由該落地的實體醫療機構和互聯網醫院共同承擔責任,兩者之間的法律責任根據協議各自承擔。

遠程醫療服務分為兩類,一種是遠程會診,一種是遠程診斷。在遠程會診中,會診的受邀請方只是提供診療的意見,最后診斷和治療的決策權依然在邀請方,所以相應的法律責任承擔由邀請方來承擔﹔在遠程診斷中,由邀請方和受邀方兩者共同來承擔法律責任。

互聯網醫療平台好大夫在線有關人士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三份文件最大的進步是明確互聯網醫院的法律責任關系。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証》的互聯網醫院是法律責任主體。一直以來,醫生通過互聯網為患者提供服務,該由誰來承擔醫療責任,這個問題備受行業關注。

“好大夫在線作為一個對用戶負責的醫療平台,始終主張平台應該為醫生的在線服務承擔相應的醫療責任,但因為此前的機構設置中沒有互聯網醫院這一項,因此法律主體不夠明確。”前述人士說。

醫療信息化進程走向快車道

此次文件發布,要求互聯網診療活動中,醫生要對在線開具的處方進行電子簽名和藥師審核。這是促進醫療信息化進程的又一舉措。

焦雅輝介紹,正在建立的區域衛生信息平台以及電子病歷的數據庫,將把電子病歷和居民的電子健康檔案連接起來。在線開展復診並且開具處方的時候,醫師一定要掌握患者相應的一些病歷資料,建立了電子就診記錄以后,下一次如果是屬於診斷明確的同樣疾病在線復診,醫生可以提供相應的在線服務。

她介紹,大多數的三級醫院電子病歷和醫院遠程系統有一些基本的連接,但是在基層醫院,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的條件差一些。近期,衛健委剛剛印發文件,要求醫療機構加強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提出醫院要加強內部信息化的建設和各個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國務院辦公廳的文件當中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如果要想開展互聯網的診療活動,特別是要對於復診的病人在線開具處方,那麼就必須要實現電子病歷系統和藥師審核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焦雅輝的一番話,明確了醫療信息化程度對互聯網診療活動的關鍵作用。

焦雅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互聯網醫院可以為患者提供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和家庭醫生的簽約服務。此外,當患者到實體醫療機構就診時,由接診的醫師通過互聯網醫院邀請其他醫師進行會診時,會診的醫師可以直接出具診斷意見並開具處方。

“醫生是整個醫療行業進步的關鍵所在,隻有解放醫生的生產力,讓醫生發揮更大的價值,才能真正改善患者的就醫環境。”好大夫有關人士介紹,在線復診、在線處方、遠程門診,均是好大夫在線現階段重點推進的業務,目前長期管理的慢病患者已經超過1100萬名,總計服務患者4700多萬名。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晨赫 實習生 潘婷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易瀟、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