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網上公安便民利民 從“大廳辦”到“網上辦”

李  貞 高  虹 水藍薇
2018年09月03日07: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從朝霞滿天到夜幕低垂,北京市的警務人員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忙碌:幫外國旅客讀懂北京地圖,維護孩子們上學路上的交通秩序,手把手指導市民解決生活難題……他們的身影,被記錄在了新版“網上北京市公安局”電腦端的首頁視頻中。8月27日,“網上北京市公安局”上線試運行。該平台可辦理的服務事項達120項,包括出入境、人口、治安、交管等公共服務﹔平台新推出了76項服務功能,優化了原有的7項網上辦理事項。

從“大廳辦”到“網上辦”

“網上北京市公安局”分為電腦版和手機版。電腦版主頁以北京市公安局宣傳視頻為動態背景,下設有信息發布、警務公開、網上辦事、警民互動4個一級欄目。手機版APP“北京警務”設有業務辦理、辦事指南、服務查詢、建議咨詢、新聞信息5個一級欄目,並在平台界面置頂最新的警務動態,同時嵌入“平安北京”微博接口。此外,用戶通過“平安北京”微信公眾號也可進入“網上北京市公安局”平台辦理業務。

在“網上辦事”的次級欄目“我要辦”中,居民可辦理出入境、戶政、治安、禁毒、交管、監管、網安、消防8項業務。企業通過“治安業務”模塊,可以將信息推送至公安機關公章刻制備案信息系統,一天內就能完成公章辦理﹔群眾可以在“戶政業務”模塊中,申請“証件、証明郵寄”速遞到家服務,實現業務辦理足不出戶﹔外國人的簽証、停留証件、居留許可也可以在“出入境業務”模塊辦理。“網上北京市公安局”平台的推出,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推進了公安機關公共服務事項由“大廳辦”向“網上辦”“掌上辦”的拓展。

據介紹,北京市公安局對原有民生服務平台進行了最大限度的整合優化,把原來分散的一些平台,整合到統一的平台上,實現“一點登錄,一網通辦”。

“能上盡上,全程在線。”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物研究院新媒體實驗室官方微博在“平安北京”微博評論處這樣稱贊道。

讓百姓省心又驚喜

隨著最后一步“提交”按鈕的點擊,北京市海澱區的宋女士成功提交了“出入境業務”預申請受理。“過幾天我要去香港出差,正愁著沒時間去辦簽証。聽說申請受理通過之后,還能預約快遞員上門攬取証件,這下可不用我來回跑了。”宋女士高興地說。

“我想查查哪個派出所離我們家最近,沒想到像這種小問題,在平台上也能找到答案。”家住北京市東城區的欒先生說,這一切都是“電子地圖”的功勞。據了解,“網上北京市公安局”將北京市350余個派出所和425個交管服務場所以及82個出入境証件辦理網點都在電子地圖上作了標記。在具體到某個地點的同時,還提供了地址、簡介和聯系方式。

省心的同時,“網上北京市公安局”還給用戶准備了“驚喜”。

“警察博物館”專題欄目以其趣味性、新穎性,吸引了不少人。作為全國首個網上警察博物館精品專題,該頁面設有“走進展館”“展館典藏”“研究成果”等欄目。隻要輕輕點擊鼠標,就可以瀏覽展館內的槍支、警銜、老式消防車等各類展品。用戶也可以網上預約,實地參觀北京警察博物館。

“以前我都不知道還有‘警察博物館’,有時間的話,我還想去線下的博物館參觀一下。”北京市的吳女士向本報感言,“警察博物館”為大眾提供了走近警察、了解警察的機會,傳達了警察為人民服務、護百姓安全的心意。

“‘互聯網+公安’平台的應用與推廣,將推動公安部門以民眾需求為導向,增強服務意識,拓展服務民眾的方式與渠道。”湖南大學電子政務專家鄔彬這樣告訴筆者。

“互聯網+”助群眾安心

在“互聯網+公安”的發展模式下,全國已經有了多種便民、利民的模式。

遼寧省公安廳組織全省各級公安機關,依托公安互聯網平台,建立“安全隱患大家糾”活動數據平台,對群眾提供的安全隱患線索進行梳理,形成“互聯網+查患治患”模式。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推出遠程定責中心,由民警通過互聯網和當事人溝通,識別現場照片,在線定責,這種“互聯網+事故處理”的模式大大縮短了事故處理的時間。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公安建設“智慧新警務”,成立“公安科技實戰應用實驗室”,探索“智能視頻”在社會管控、服務群眾等方面的應用。

專家表示,“互聯網+公安”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展開公共服務和公民監督,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務的便捷度,降低了企業和民眾的辦事成本,增強了民眾對政府部門的信任感。

“一網通享、一網通辦、整體協作的無縫隙公共服務將成為‘互聯網+公安’未來發展目標。”鄔彬說道。

為民服務沒有止境。“網上北京市公安局”還推出了滿意度調查問卷,向社會各界征集成長良方。北京市公安局和其他各地公安部門都將以互聯網的大發展為契機,積極回應廣大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讓公安部門的具體工作與民心“聯網”,忠實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責編:易瀟、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