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3D打印需要更多“親民”產品

馬洪超
2018年07月19日08:01 | 來源:中國經濟網
小字號
原標題:3D打印需要更多“親民”產品

  在近日由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和江蘇泰州市政府主辦的“2018第三屆中國增材制造(3D打印)產業創新峰會”上,與會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增材制造(3D打印)的發展和應用要站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實現新舊產業融合發展。

  去年12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2部門聯合制定的《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指出,到2020年力爭我國增材制造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年均增速在30%以上。在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羅民看來,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因為我國增材制造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不過要注意的是,當前3D打印的相關應用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軍工等行業以及醫療等高壁壘領域,在消費市場並沒有產生更多豐富的應用。政府部門應予以有效引導,加強產、學、研融合,實現3D打印產業生產企業和用戶需求對接,加快技術的推廣應用。

  羅民說,一方面要以推動與傳統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為主線,擴大增材制造產業的應用范圍與深度,有力促進傳統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要以加快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為重點,強化項目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等專業化服務,為增材制造產業營造良好的創新發展生態。此外,還要大力推動增材制造產業集聚,打通產業上下游對接通道,促進產業融通發展,培育增材制造產業文化。

  除了國內消費市場對增材制造的認識和應用不足,工業級增材制造設備的成本昂貴和維護費用高,使得中小企業望而卻步,也影響到增材制造的推廣應用。西安智熔金屬打印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光耀指出,目前我國雖已開發出高強鋼、鈦合金等30多種金屬和非金屬材料,但數量還不夠多,且金屬材料成形品的物理性能不穩定,鈷鉻合金、光敏樹脂等材料尚不具備批量生產能力。同時,部分材料基本依賴進口,價格偏高,制約了我國3D打印的推廣應用。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看來,3D打印並非增材制造產業的終點。“數字制造轉向智能制造是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譚建榮說,雖然3D打印能夠實現對復雜物體的制造,但打印出來的物體需要組裝、材料不能自我修復、物體不能自適應變形。4D打印則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目前4D打印還有一些核心技術需要突破,但隨著3D打印推廣應用更加廣泛,4D打印的一些技術難題終將突破。

  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勃生建議,今后應多開展增材制造分領域的技術、產業、應用領域的研討交流,搭建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對接平台,加強生產企業和用戶需求對接,從而加快增材制造技術推廣應用。

(責編:趙超、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