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毒癮評估?用AI翻譯“不說謊”的生理信號

張蓋倫
2018年07月10日08:11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毒癮評估?用AI翻譯“不說謊”的生理信號

  近日,在關於國際禁毒日的一篇報道中,出現了“AI戒毒癮”的說法。但文章著墨不多,隻說北京的強制性戒毒所已將人工智能運用於戒毒領域,大數據交互信息為提升戒毒人員的心理健康提供了科技支撐。

  AI和戒毒怎麼扯上關系了?其實,更准確來說,是用AI來進行毒癮渴求度評估。為北京提供這項服務的,是成立不到兩年的望裡科技,他們希望用技術手段探索和學習人類的內心與大腦。人說出口的話可以經過修飾,但是腦電反應等生理信號卻很忠實。他們要做的,是破譯這些復雜信號構筑成的密碼。

  毒癮評估,只是人工智能與心理認知結合的多項可能應用中的一種。

  從生理信號中找規律

  毒癮評估,就是要了解成癮者在想什麼。要煉成“讀心術”,可以從腦電等生理信號中的特異性標記中找答案。

  傳統的毒癮評估主要靠詢問。

  2015年,江蘇禁毒網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詳盡描述了強制隔離診斷評估實踐中的主要困難。比如戒毒人員矯治積極性不高,診斷評估體系標准化程度較低,各家評估的內容、方法和標准千差萬別,而實際操作中許多測評指標更是難以客觀量化。

  “戒毒人員未必對你講真話,你不清楚他究竟處在怎樣的狀態,怎麼進行診斷和矯正?”望裡科技CEO李岱介紹,他們採用的方法,是採集戒毒人員那些沒法撒謊的數據——腦電、心率和皮電信號,用生物指標輔助或替代主觀詢問。

  具體來說,每名戒毒者的數據採集時間約為15分鐘。他們會戴上虛擬現實頭盔,進入一個有吸毒誘惑的場景,比如紙醉金迷的KTV,比如有同伴拿著吸食冰毒的器具在旁慫恿。

  給煙癮者一杯水,他可能內心毫無波動﹔但給煙癮者一支煙,他大腦特定區域的活動可能會顯著增高。你是否渴望,是否享受,程度如何,都可以從生理信號中一窺端倪。

  聽起來簡單,但採集到的數據會非常多。“和心電圖一樣,你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波形。”

  Peter是望裡科技在硅谷的技術人員。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靠人從這些數據中找規律很難,但機器學習擅長的,恰恰就是從大量數據中提取客觀指標,找到規律。

  據望裡科技介紹,基於生理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毒癮渴求評估系統已在全國各省、市強制隔離戒毒所對冰毒戒毒人員進行了大規模的評估施測。目前已有1000多名甲基苯丙胺(冰毒)成癮者和600多名正常對照組,以此為基礎自建的機器學習分類模型已具有較好的預測效果,對戒毒人員毒癮渴求狀態有87%的判斷准確率。

  系統會為戒毒者的毒癮渴求度打分。100分代表著極度渴求,這意味著,如果戒毒者暴露在毒品環境中,他有極高概率想吸。

  這些分數,都是給強制戒毒所提供的參考性數據。

  打開精神科領域的“黑匣子”

  要做到准確評估,需要數據,但更需要的是具有信度和效度的數據,於是,它也就需要一個合理、嚴謹但又不復雜的實驗設計。

  李岱強調,他們是個跨學科的科研團隊。懂心理認知,也懂人工智能,是團隊的一大優勢。將腦科學、神經科學和人工智能結合在一起,“背后是大量的研發和試錯”。

  除了做毒癮渴求度評估,他們也在用類似的方法,做焦慮情緒評估與干預系統,做抑郁輔助診斷系統等。

  “精神科領域像是個黑匣子。”李岱坦言。大部分生理疾病都有客觀生物指標,但心理疾病則主要依賴主觀量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靜教授在之前召開的一次學術會議上,對將人工智能引入精神科領域給予了肯定:“人們常說‘郵差的腿、精神科大夫的嘴’,意思是大夫是靠嘴掙錢的。所以,我們也需要一些客觀的生物學指標,這樣一項人工智能技術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Peter說,人工智能進入心理疾病診斷領域是順理成章,在治療方面,它也能進一步發揮作用。

  對精神科大夫來說,給病人開什麼藥,常常靠的是經驗。不同醫生有自己習慣性的藥物組合,但同樣的藥物,放在患有同樣疾病的不同人身上,療效就是不一樣。所以醫生往往需要試藥。患者服用某種藥物一段時間之后,可能需要再度去往醫院,由醫生評估要不要換藥,怎麼換。但這個評估,同樣也靠的是醫生問、患者答,類似疾病的診療過程缺乏客觀的、具有特異性敏感性的公認指標。

  李岱說,行業從業者都知道傳統診斷和治療手段的局限性,因此,業內人士也渴望新技術。

  Peter表示,用強化學習的方法,是可以讓人工智能找到最優治療方案的。

  這個道理和訓練機器下圍棋、打游戲一樣。在圍棋中,機器的最終目標是取勝﹔在治療方案的選擇中,機器的最終目標是改善病人精神狀態。經過訓練,假以時日,機器能夠幫忙,讓最優治療方案“浮出水面”。

  “我們無意做替代者,隻想給這個傳統行業帶來一些新東西,用技術手段輔助醫生問診。”李岱說,人工智能是對醫生的解放,他們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治療方案的擬定上。

(責編:楊虞波羅、畢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