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自媒體應跳出流量陷阱 競爭核心歸根到底還是內容創作

錢一彬
2018年05月24日07: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突破底線、一味媚俗引來的流量,是短視的,也是短時的,難以為繼、不可持續。自媒體行業的競爭核心歸根到底還是內容創作

  

  日前,自媒體行業的兩條新聞倍受關注。一條是擁有981個微信公眾號、超過2.4億粉絲的某新媒體公司,以38億元被全資收購﹔另一條則是兩個自媒體“大號”因推送不當失范文章和視頻,先后被相關部門約談並要求整改。

  有人“火”了,有人“涼”了。結果不同,但背后似乎都寫著兩個字:流量。

  自媒體行業具有典型的流量驅動特征。流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更多關注,意味著潛在商業價值﹔但一味追求流量,甚至不惜違規突破底線,就會陷入“流量陷阱”、不可自拔。

  如何正視流量價值,遠離流量陷阱?這已成為關乎自媒體人生存和行業良性發展的一道現實命題。

  據統計,去年新媒體運營行業從業人數超過300萬,而各類機構對內容創業者的投資金額超過50億元。“錢途”可觀誘人,卻充滿激烈競爭。數據顯示,接近80%的智能手機用戶高頻關注或置頂的微信公眾號不超過5個。在“流量即收益”的互聯網盈利模式下,一些自媒體賬號囿於流量變現規則下的“生存焦慮”,自覺不自覺被“10萬+”閱讀量裹挾,將吸引關注、獲取流量視為“頭等大事”。一些自媒體賬號執迷流量、熱衷追逐所謂“爆款”,毫無底線地蹭熱點、肆無忌憚地洗稿,用驚悚標題吸引眼球,用煽動詞語遮掩真相。

  當流量完全淪為生意,甚至成為內容創作的唯一驅動,失控難以避免。無論是刷量摻水,還是內容低俗,其意圖無非是博人眼球、博取流量。

  分貝再高,噓聲終究是噓聲﹔流量再大,糟粕依然難成精品。突破底線、一味媚俗引來的流量,是短視的,也是短時的,難以為繼、不可持續。自媒體行業的競爭核心歸根到底還是內容創作。

  自媒體雖區別於真正意義的媒體,但如今不少產業化大號擁有的粉絲動輒以萬計,其影響力已絲毫不亞於媒體。自媒體的“自”也是自律。如果任性而為甚至逾越底線,一時的流量狂歡隻會侵蝕口碑,最終令自己陷入生存困境。

  對於身處其中的自媒體人而言,停下來冷靜思考流量的真正內涵和意義,或許比一股腦追著熱點寫爆款、擠破腦袋拼出位更有價值,也更為緊迫。碎片化、數字化閱讀時代,作為內容生產者的自媒體人,與其幻想從流量狂歡的“魔術帽”不斷扯出彩帶,倒不如回歸媒體本質,尊重事實而非傳播虛假,獨立思考而非執迷盲從,理性判斷而非沖動偏激,守住法律邊界和道德底線,讓優質內容創作變成有意義的流量、可持續的流量。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24日 14 版)

(責編:沈光倩、楊虞波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