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夫妻玩抖音 網友:這就是愛情的樣子

蔣祺媛的手機震了兩三天,幾乎一刻不停,實在沒辦法,她把抖音的后台關了。
震動來自300多萬個點贊,點贊的有明星孫怡,也有普通網友,后來這段抖音視頻上了今日頭條、上了新浪熱搜,蔣祺媛開始意識到,“這下真的火了。”
視頻裡是她的爺爺奶奶,一個71歲,一個72歲,在抖音流行的“愛的手勢舞”伴奏下,舉手、轉圈、十指跳動、最后二人默契地頭靠在一起。
從流暢度和對節奏的卡點來看,這個作品在抖音上並不突出,但評論收獲了一堆感動的聲音:“特別可愛!”“感人!”“爺爺像演員,表情很浮夸!”“奶奶笑得也太甜了”……
“同事都玩抖音,一開始是我自己拍,后來給爸爸媽媽拍,他們告訴了爺爺奶奶,爺爺奶奶覺得好玩,也要拍。”蔣祺媛說。
那是一家晚飯時的團聚時刻,9口人,齊齊整整,爺爺親自燒菜。吃完飯閑聊天、看電視,沒事拍個抖音。
“之前是我拉著他們拍,后來我跟爺爺奶奶說,網友很喜歡你們,有很多粉絲,他們就主動要求拍了。”爺爺奶奶還說,天天在家閑著也是閑著,記記動作,腦子也能運動。
他倆有文藝細胞,退休前都是衡器廠的工人。退休后,奶奶成了社區的活躍分子,腰鼓隊敲鑼打鼓,跳扇子舞,“跑東跑西,還在商場門口做活動。”爺爺就在一旁陪著。至今為止,蔣祺媛記憶裡最溫馨的畫面,是爺爺帶她去看奶奶演出,把她放在自行車的大梁上,等奶奶演完,再伴著月色,推著車一起回家。
這對老人的線下娛樂如今轉到了線上,“愛的手勢舞”錄了一遍就過。雖然動作不精准,但笑容感染人,“每個人都笑得開心,自然的笑”。
蔣祺媛的抖音有三十多個作品,有跟同事的惡搞,有家裡的哈士奇,最多的還是爺爺奶奶“秀恩愛”,獲得贊最多的也是他們。有的視頻動作難度大,要錄二十幾遍。
其中一個是趙麗蓉在小品《如此包裝》裡的配樂,“春季裡開花十四五六,六月六我看谷秀,春打六九頭,這麼包裝簡直太太太難受,我張不開嘴,我跟不上溜……”熟悉又搞笑的音樂響起,爺爺和奶奶笑嘻嘻地,穿著拖鞋,在自家客廳夸張地走路、踩著鼓點扭動、舉起胳膊,又貓腰在腿前揮舞。“這個不好卡點,錄了很多遍,讓他們慢慢熟悉節奏,我的草稿箱裡就有十幾個視頻。”
老人也趕新潮,在《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的嘶吼聲裡,爺爺站在前面,奶奶站在后面,先后蹦入畫面,兩個廣播體操般的動作之后,開始抖肩,最后又來了個騎馬舞的姿勢,熱情洋溢地。
“先教爺爺,學會了之后拉奶奶一起,本來想讓爺爺在后面,但是爺爺很胖,一跳會到鏡頭外面。”蔣祺媛說起拍攝背后的故事,奶奶眼睛不好,有次樓梯踏空摔了下來,傷了肩膀,裡面釘了鋼板,抖起肩來沒有正常人那麼靈活。
開始走紅后,爺爺奶奶愛上了這個年輕人的潮流社區。有一次在等飛機,爺爺趴在窗前望了半天,飛機延誤,沒什麼事干,不如拍個抖音吧,“公牛對母牛說羞不羞,母牛對公牛說I love you”,童謠般的歌聲裡,爺爺和奶奶在臉上比劃著“羞羞”的手勢,最后笑得倒在了一起。那天機場很熱,爺爺的臉漲得通紅。
兩人的愛和默契溢出屏幕,網友們常常被白發老人手牽手的照片刷屏、感動,他們兩個就是現實生活裡恩愛的寫照。
“爺爺就像奶奶的影子一樣,走到哪裡都跟著。”兩位老人已經結婚50年,蔣祺媛上幼兒園時,兩個人結伴一起去接她,她坐在車上,爺爺奶奶推著她,講詩給她聽,一路念叨到家,她也背不下來。等到終於長大成人,他們舍不得孫女離開家去外省讀書,每天晚上都要一起團聚吃飯,叮囑最多的是“多穿點”、“多吃點”。
像每個家庭裡的老人一樣,他們有著最普通的日常:五六點起床,爺爺燒開水,奶奶澆花、燒香、做衛生,早上一起去超市和批發市場買菜,下午坐著公交或電瓶車逛逛,天氣好的時候就去公園,跟朋友們聊聊天。
有時候奶奶在家看電視,爺爺去小區看人家打牌,偶爾自己也打。奶奶要是約了閨蜜,爺爺就把她送過去,再接回來。
一到晚上,播完《新聞聯播》,兩個人喜歡看本地台播的電視劇,爺爺獨愛戰爭片,奶奶更鐘情宮廷劇。
現在看電視劇的娛樂快要被抖音取代了。每次拍抖音,奶奶都會找出亮色的羊毛衫,搭配彩色圍巾。她說,暗的衣服在鏡頭裡不好看,“穿少一點,不然動作幅度大就做不出來了”。
“奶奶比較用工,爺爺無所謂,”蔣祺媛說,“奶奶說什麼事情都要做好,爺爺比較懶散。”
孫女喜歡拍抖音,轉發朋友圈,“適合一大家子人玩”。有一次媒體盤點“感動十大瞬間”,很多人在她的朋友圈分享,點開一看,竟然有爺爺奶奶,他倆真真笑開了花。
拍攝時最常出現的“突發狀況”是笑場,兩個人莫名其妙就笑了,有時蔣祺媛會給他們讀網友的評論,有的祝他們身體健康、長命百歲,有的夸他們表現力好,爺爺奶奶就叮囑孫女,“一定要幫我謝謝他們”,“老好老好了”,於是,下一次的視頻裡,蔣祺媛會專門寫上謝謝“抖友”。
抖音裡也有一些老年人的作品,爺爺奶奶竟也有了好勝心,“他們有多少點贊?”奶奶問得多,要求自己要拍就拍好,不能對不起她的粉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