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人民日報:徐冠巨代表建議讓數字技術服務實體經濟

2018年03月13日12: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圓桌會

  

      楊元慶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用好人工智能新引擎

  政府工作報告突出了高質量發展主線,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智能制造。發展“中國智造”,不僅要在生產制造中使用機器人,更要通過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收集數據,提高生產、銷售的智能化水平。在發展的基礎上,要多辦利民的實事。在醫療、交通、社區、教育等領域更多採用新技術,讓社會運行更加高效、精細,讓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智能生活的便利。

  要加大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將北京打造為全球開放創新高地。一是要積極吸引國內外人才。二是要完善投資政策,將北京打造成為全球科技金融的創新中心。三是要抓住人工智能這個新引擎,繼續發揮科教、基金、項目、試點示范等手段的杠杆作用,打造全鏈條的創新支持平台,建設全球人工智能新高地。

  (本報記者 金正波整理)

  徐冠巨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

  讓數字技術服務實體經濟

  高質量發展越來越成為企業的共識。浙江作為民營經濟大省,一直敢為人先,走在時代的前列。這些年來,浙江民營企業主動作為,努力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追求高質量發展,展現出全新的生機和活力,夯實了高質量發展的“底盤”。

  但對照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在現有基礎上培育新優勢、疊加新動能、煥發新活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發展空間。

  建議進一步加強對企業創新思維的引導,全面推進轉型升級﹔抓住數字經濟的時代機遇,讓數字技術像服務生活和消費那樣,服務生產和制造。此外,還需高度重視生產性服務業,特別是物流體系建設。支持和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本報記者 楊 迅整理)

  蔡麗新代表(江蘇省淮安市市長)

  污染者擔責 保護者受益

  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建成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在機制上,要按照“誰保護、誰受償,誰受益、誰補償,誰污染、誰治理”原則,進一步健全完善權責利相一致、規范有效的生態補償機制,讓保護者受益,讓開發利用者承擔相應的經濟補償,讓污染者承擔相應的環境治理責任。

  在實踐中,探索水資源取(使)用權出讓、轉讓和租賃的交易機制,建立跨區域水資源污染監測及補償機制、區域內水污染物排放指標有償分配機制,充分運用市場機制降低治污成本,提高治污效率。對收繳的補償資金,要全部用於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監測能力建設和水源地保護,切實推動水環境質量改善、水質穩定達標。

  (本報記者 尹曉宇整理)

  李建強代表(牡丹江恆豐紙業抄紙一分廠造紙工段長)

  傳承工匠精神 打造工匠集群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作為一名一線工人,我在與工友、同事的交流中,談得最多的就是“工匠精神”。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入職時我有師傅“傳、幫、帶”,現在我傾盡全力,把自己的經驗、技術和精神傳遞給新人。

  社會要建立保護機制和培育機制,為普通工人成長為“匠人”搭建平台、設立通道,讓辛勤付出的“匠人”身有所屬、心有所托、情有所依、藝有所承。要營造重視匠人、匠藝、匠心的濃厚氛圍,加大工匠人才的關注和扶持力度。同時,還要充分利用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平台,打造工匠集群,帶動更多技術工人創新爭優。

  (本報記者 方 圓整理)

(責編:易瀟、畢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