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保委給網約車“體檢”:滴滴加價幅度最低

2月6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了2018網約車消費評測情況通報。通報結果顯示,近兩成網約車存在加價情況,三大網約車平台中,滴滴加價概率和幅度最低,易到服務消費評測等級墊底。
上海市消保委6日披露當下市面上主要網約車平台的消費評測情況。
據悉,本次網約車服務消費評測涵蓋了現在市面上三大主要網約車平台:滴滴出行、神州專車和易到。體察的車型基本包括了各平台全部的車型,包括滴滴出行的快車、專車、豪華車,神州專車的公務轎車、商務7座、豪華轎車,還有易到的易達、舒適、商務車。本次體察總共進行了128次約車(121次成功約車, 7次未成功約到車)。
在體驗的121單中,共計有24單加價,平均加價率為19.8%,平均加價幅度為1.21倍。其中,神州專車加價概率較高,達到72%,加價幅度也最大,有33.3%的訂單加價高達1.6倍。
車費方面,各平台對裡程費和時長費的計價規則都比較清晰,但在長途費的計價規則上,易到沒有標注長途費的起征裡程。絕大多數的車費結算都是准確的,但易到計價准確率僅有75%,12單中僅9單按照2.3元/公裡的標准結算,3單按2.6元/公裡結算。
車費、時長和裡程是否預估准確,考驗著平台的精細化程度和服務水平。體察中,實際車費比平台預估便宜的平均幅度為6.7%,實際車費比平台預估貴的平均幅度為11.9%。易到易達的裡程預估偏差最大,達18.9%。
約車時經常遇到叫來的車不是預訂的車。本次體察中,車輛一致性平均為94.2% 。在完成體驗的121單中,有7單的實際車輛和平台登記的不符,其中6單為車牌不一致,1單為車輛顏色不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車輛不一致的大多是較便宜車型,比如滴滴的快車、易到的易達,都是0元起步費。
體察中最明顯的是時長偏差。平台預估時長的平均偏差幅度為44.6%,神州專車的偏差最大,達79.4%。體察發現,滴滴專車用低速時長代替時長來計費,但很難估算低速時長,時長偏差較大。神州專車沒有將高峰期堵車的時間算進時長,高峰期預估時長偏差較大。
通報顯示,本次網約車服務消費評測標准主要有服務誠信、服務質量和服務滿意度這三個方面。 服務誠信主要從加價情況、車輛一致性、計價標准清晰度、價格結算准確率和司機是否繞路這五方面進行評測。服務質量主要從約車成功率、車費偏差、裡程偏差、時長偏差和服務便捷度這五方面進行評測。此外, 市消保委還在網絡上進行了一次對三個平台服務的滿意度調查。
據介紹,本次體察首次採用SCC服務消費評測評價模型,評價依據由消費調查、消費體察、大數據分析、專家評估等構成。SCC評價模型將市場上的服務消費分成三級九等。通過對三家網約車平台進行評測,滴滴出行的服務消費評測等級為A-,神州專車的服務消費評測等級為B+,易到的服務消費評測等級為C。對此,上海市消保委給每家平台提供了一張“體檢表”,供其改善服務。
上海市消保委副主任兼秘書長陶愛蓮表示,網約車減少了戶外等待時間,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新模式,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通過消費評價體系的運用,進行綜合評分,精准找到消費存在的問題,有助於企業及時改進,也給予消費者更多的咨詢信息,助力打響“上海服務”品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