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去年這些網絡詐騙“新坑”你踩過沒?

2018年02月03日11:37 | 來源:揚子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去年這些網絡詐騙“新坑”你踩過沒?

  歲末年初,網絡詐騙進入集中多發期。近日,警民聯動的網絡詐騙信息舉報平台獵網發布《2017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7網絡詐騙人均損失超1.4萬元,而廣東、山東、江蘇三省被騙舉報量排在前三。報告中還列舉了諸多新型網騙典型案例,快來看看網上有哪些新坑被發現?你曾經踩過沒?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曉風

  金融理財詐騙人均損失超5萬

  從2017年獵網平台收到舉報的詐騙案情來看,在24260例網絡詐騙案件中,虛假兼職詐騙共計3804例,成為舉報數量最多的類型,其次則是金融理財、虛假購物、虛擬商品、網游交易。

  不過在眾多詐騙類型中,金融理財類詐騙對人們的財產安全威脅最為嚴重,《報告》表明,金融理財類詐騙舉報總金額最高,達1.8億元,佔比52.6%,人均損失同樣最高,達到了50168.2元,其次為賭博博彩、身份冒充類詐騙。

  男性受騙者更多,女性財產損失更大

  數據統計顯示,廣東(13.1%)、山東(6.8%)、江蘇(5.7%)、河南(5.6%)、四川(5.1%)、浙江(5.0%)等省級行政區的被騙用戶最多﹔若按照城市進行劃分,北京是舉報數量最多的城市,共計879起,其次為深圳廣州、上海、成都和重慶等地。

  從性別特征來看,男性受害者佔總體七成,女性僅佔三成,男性受害者要比女性更容易上當受騙,然而從人均損失來看,男性為13175元,女性則較高,為17944元,由此可見女性受害者一旦受騙,更容易受到嚴重的財產損失。

  從被騙網民的年齡上看,90后網絡詐騙受害者佔總數的43.1%,其次是80后佔比為31.6%,而值得注意的是,隨著00后年齡的不斷增長,其遭遇的網絡詐騙也在不斷增加,社會經驗少、自我保護意識弱的00后逐漸成為騙子們的行騙目標。

  詐騙手段翻新,二維碼付款“劫財有道”

  典型案例

  A

  網購退款數倍賠你?

  糊涂小額貸17000元泡湯

  典型案例>>

  趙先生接到網店客服電話,稱其購買的衣服因為指標嚴重超出,電商平台介入調查,需要退款給用戶。趙先生表示沒有收到退款后,“客服”說可能是因為趙先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信用不夠,不能自動退款,該店鋪會轉給趙先生17000元保証金,以提高信用額度,等額度提升后,需要趙先生將保証金退還給店鋪。趙先生按照“客服”要求操作后,賬戶上多了17000元,之后,趙先生掃描了“客服”發送的二維碼,將17000元轉賬給了“客服”。之后,趙先生發現,自己並沒有將17000元轉賬給“客服”,而是轉到了點券充值平台,其賬戶上的17000元,也不是店鋪給轉的保証金,而是趙先生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小額貸款。

  專家解讀>>

  這類騙局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用受害者不了解最新的互聯網貸款業務(隻要經過平台設置的身份驗証,即可在幾分鐘內將小額款項打入借款人指定的賬號)而透支未來的錢財詐騙。

  防騙提示>>

  所有來電:“您好,您是×女士/先生麼?您在我們的網店購買了××”,這種多是騙術,如有疑問,可挂斷電話后,聯系官方電話核實。正規電商網站都沒有所謂的異常處理流程或退款流程,還有類似卡單、掉單等詞語也都是詐騙專用術語。退款僅需在訂單界面點擊退款來辦理﹔切記別因“我沒錢,不怕騙”的心理,被騙子利用。

  B

  退改簽機票收不到款?

  跟騙子“親密付”被吸金

  典型案例>>

  前不久狄先生收到短信航班故障取消,需速電客服還能獲300元延誤補償。狄先生信以為真撥通了客服電話。虛假的客服告知讓狄先生使用第三方支付辦理退款業務,先是給了一個企業賬號,但狄先生不能進行收款。於是對方讓狄先生添加了騙子的賬號,開通親密付功能,結果剛開通就產生了100.10元和500.50元兩扣款,狄先生立刻報警。

  專家解讀>>

  由於ATM機到賬有24小時的限制,騙子把轉賬過程換到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並且使用了用戶不常使用的親密付功能。親密付功能是類似於銀行的附屬卡功能,有人為親人、密友開通此功能后,對方在網購消費時,直接從開通者賬戶中支付,而且不需要開通者確認。

  防騙提示>>

  收到類似“航班取消、航班變動、機票退簽改簽”等內容的短信時,應通過航空公司客服電話、機場客服電話等多方渠道核實,對於自己陌生的業務,不要輕易開通,尤其是涉及到支付相關業務。

  C

  高仿微博“好友”國外求助,

  托運墊付近萬才覺上當

  典型案例>>

  2017年7月初,小林收到微博“好友”私信,稱自己在國外機場轉機,找他幫忙辦貨物托運。對方的介紹、頭像與朋友一樣,以國外手機信號不好為由,讓小林幫助聯系貨運代理的張經理,張經理卻先讓小林繳納托運費,與“好友”微博溝通后小林就給貨運代理公司的銀行賬戶轉去6920元。不料“好友”又說還有兩隻狗要托運,還要支付4800元,小林這才意識到上當,趕緊報警。

  專家解讀>>

  此前假冒好友詐騙都是以QQ、微信等社交軟件盜號詐騙為主。而微博高仿號詐騙由於少見,大家警惕性不高,也很難辨別。騙子首先潛伏到受害者微博中觀察人員關系及聊天內容,然后通過更改頭像、昵稱創建高仿號,假冒受害者微博好友,且通常冒充的用戶都是在國外,並以目前隻能微博聯系為借口,防止身份核對。

  防騙提示>>

  目前網絡應用發達,不存在隻能上一種社交工具,而其他都用不了的情況,遇到轉賬需求,請通過其他渠道進行核實。盡量採取實時通話的形式了解好友身份。

  ■相關新聞

  升級游戲裝備被騙

  找“網警”維權 又被騙5萬

  揚子晚報訊(通訊員 蘇宮新 記者 於英杰)最近,張先生為了升級游戲裝備,在網上買軟件,結果被騙13000多元。更離奇的是,為了維權,張先生在網上找了個“網警”,結果又被騙48000多元。2月1日,江蘇省反通訊網絡詐騙(以下簡稱“省反詐騙中心”)提醒市民,警方辦案不會網上受理,想報警打“110”。

  今年1月初,淮安市民張先生在家中通過手機搜索,找到一個游戲輔助軟件准備購買。通過微信聯系,張先生給“軟件開發商”轉了700元,安裝了軟件。然而,之后他發現沒辦法使用。於是再次和對方聯系。之后,對方以開通需要連接網絡費、授權費、技術費、信號加強費等理由,不斷向張先生索要錢財。

  前前后后花了13000多元后,張先生發現還是不能用,再和對方聯系時,卻發現已被對方拉黑。意識到被騙后,張先生不甘心,又通過網絡搜索,找到了“網絡警察”維權。和對方通過QQ聯系上后,對方稱要對張先生反映的情況做証據固定,讓其將相關証據發過去。於是,張先生將自己和“軟件開發商”的聊天記錄發了過去。

  第二天,“網絡警察”便通過QQ聯系張先生,稱其被騙的錢已經被成功攔截,並讓其和“魏警官”聯系。張先生和“魏警官”通過QQ聯系,“魏警官”稱,要領回被騙的錢,需要張先生把自己所有的錢都存入支付寶賬戶中,然后發數字口令紅包,並按照對方提示將口令截圖發給對方。張先生對於支付寶的操作並不了解,於是按照“魏警官”的提示進行操作。最后,張先生一共發了48000多元的數字口令紅包,直到其支付寶余額接近零。

  等了一天后,張先生發現錢並未回到支付寶,而他的那些口令紅包,則已經被人領走。這時,他再聯系“魏警官”,對方已經聯系不上了。張先生這才意識到自己再次被騙,於是前往派出所報案。

  特別提醒

  警方辦案不會網上受理

  省反詐騙中心提醒市民,玩游戲時確實需要購買裝備的,盡量去官方網站購買,不要相信一些游戲界面裡玩家發布的低價信息,謹防上當受騙。同時,警察辦案不會通過網上直接受理,更不可能讓受害人通過支付寶、“安全賬戶”等渠道領取被騙款。遭遇詐騙后想報警維權,應直接撥打“110”。

  2017年網絡詐騙劫財方式

  2017年主要網絡詐騙舉報情況分布

  二維碼、付款碼等方式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為騙子提供了更多的行騙機會。在用戶舉報中,有65.6%的受害者是通過銀行轉賬、第三方支付、掃二維碼支付等方式主動給不法分子轉賬,此外,在2017年的新型手機勒索軟件中,也出現了二維碼付款的方式。

  除了二維碼外,當前網絡詐騙趨勢還呈現出高科技化、復雜化的特點,配合退款變貸款詐騙、釣魚網站不斷升級、身份冒充手段高明、虛假購物優惠誘惑等詐騙方式,給網民們生活帶來了嚴重困擾。

(責編:孔海麗、伍振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