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上線共享單車“青桔” 雙雄爭霸變三國鼎立?

共享單車這場戲,似乎越演越深入了,戲的最終結果,也越發讓人看不清了。
1月25日,滴滴共享單車平台在成都上線,值得一提的是,滴滴自有共享單車品牌“青桔”同步上線。
而在此前一日,據財新報道,摩拜單車已完成新一輪10億美元的融資。
共享單車這場戲,似乎越演越深入了,戲的最終結果,也越發讓人看不清了。
滴滴走向台前
談及為何滴滴要自己做共享單車品牌,不少人會聯想到滴滴與ofo的矛盾。
2017年11月,滴滴派駐ofo的高管“集體休假”被認為是滴滴與ofo關系破裂的証明。但其實,滴滴可能早就有走到台前的想法。
工商資料顯示,滴滴在2017年8月和9月注冊了兩家公司:杭州小木吉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青奇科技有限公司,它們均由滴滴的運營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兩家公司的業務范圍均包含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租賃。
由此看出,對滴滴來說,走到台前、自己做共享單車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過,2016年共享單車興起的時候滴滴沒有進入,主要是因為當時忙於與Uber中國的合並。
而現在,滴滴在出行垂直領域不斷探索,上線自有共享單車品牌便不足為奇。但目前來看,滴滴在共享單車這條路上走的並不是很順利。
1月9日,滴滴宣布與小藍單車達成單車業務托管合作,用戶可以通過滴滴出行APP免押金使用小藍單車,然而小藍單車剛復活沒多久就被叫停。
1月19日,深圳市交委表示,在小藍單車押金、運維不到位等問題相應處理結果明確前,不得以小藍單車的名義在深圳運營和投放。
22日,廣州市交委發聲再次明確,在未解決小藍單車遺留問題之前,滴滴以托管形式在穗開展單車運營屬違規。
此外,廣州市交委還表示,目前,廣州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總體仍處於飽和狀態,市有關部門已經明確在廣州市域范圍內停止新車投放。一線城市共享單車市場飽和將是滴滴共享單車平台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問題。
雙雄爭霸變三國鼎立?
和滴滴沖到台前相比,進入2018年,另一大共享單車巨頭ofo便開始麻煩纏身。
1月12日,騰訊科技發文稱ofo公司賬戶資金不到6億元,且訂單量下滑。
滴滴托管小藍單車和上線共享單車平台等一系列動作也使ofo和滴滴的關系顯得更加扑朔迷離。
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稱,ofo創業團隊不希望被大股東控制的想法已經很清晰了,滴滴上線自有共享單車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給ofo高層施加了壓力,但是張毅認為滴滴的態度會影響到ofo高層的判斷,但是ofo還有其他股東,且ofo已經進行了多輪融資,即便滴滴不再支持ofo,其他股東也不會坐視不管,一定會找下一家接盤。
雖然滴滴和ofo的關系目前來看不是很明朗,但至少滴滴仍然是ofo的股東,且滴滴出行APP為ofo單車提供入口。目前來看,ofo的壓力更多地來自於摩拜。
根據多家媒體報道,摩拜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基本確定,而ofo的融資目前還沒有消息出來。
此外,摩拜正在不斷地拓展其邊界,2017年12月,摩拜與貴州新區新興產業發展基金、貴州新區新特電動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等共同成立了貴安新區摩拜出行科技有限公司,進軍新能源汽車﹔摩拜還與首汽約車、嘀嗒拼車進行合作。
對摩拜來說,其邊界已經擴張到了新能源汽車、汽車分時租賃,接下來或將與滴滴形成正面競爭。
在2017年下半年共享單車“倒閉潮”之后, ofo、摩拜雙雄爭霸的局面在2017年底被打破。2018年,隨著滴滴、阿裡在共享單車領域的不斷投入,共享單車局面越發地扑朔迷離。
張毅認為,共享單車是解決出行最后一公裡難題的關鍵,對行業是剛需,並且有機會和社交一樣成為入口級的平台,但是對消費者來說,需要的是單車這個工具,而非某一家共享單車企業,2018年,共享單車的局面將會更加復雜。
(國際金融報記者 傅光雲 實習記者 蔡淑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