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1.44億 網民使用率近兩成 

本報記者  丁雅誦
2018年01月23日08: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數據來源:教育部、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艾瑞咨詢
  本期統籌:朱 偉 李遠哲
  制圖:李姿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當前,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改變著中國,為高質量發展輸送了新動能、拓展了新空間,為滿足人們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了新選擇、帶來了新便利。

  本欄目今起推出數字經濟系列報道,聚焦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動力轉換帶來的新趨勢,感受創新發展給百姓生活帶來的新氣象。

  ——編  者  

  

  3200余門

  我國慕課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變革教學模式:讓“隨時隨地學習”多一條門路

  河南省鄭州市市民萬曉雲平時在金融行業工作,內心卻是個傳統文化迷。前些日子,她對中國古代服飾產生了濃厚興趣,很想系統地學習一下。於是萬曉雲想到了“中國大學慕課”平台。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中國歷代服飾賞析》讓萬曉雲眼前一亮。每節課十幾分鐘的視頻,支持在線討論,之后完成課后小測驗……15周下來,萬曉雲不僅達成了了解中國古代服飾的願望,還拿到了課程的結業証書。

  “這樣的學習方式,對於我這種上班族來說,非常實用。”萬曉雲說:“讓我跑到學校裡去蹭課,我沒時間,也懶得去。讓我看大部頭的專著,又很難集中精力。重點突出而又簡單明了的視頻教學,我很喜歡。”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慕課建設與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多所高水平大學陸續在國際著名課程平台開課,有關高校和機構自主建成10余個國內慕課平台,460余所高校建設的3200余門慕課上線課程平台,5500萬人次的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學課程,我國慕課數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除了中國大學慕課、網易公開課等免費通識類教育課程之外,越來越多專業細分的教育平台也涌現出來。有專注於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K12”基礎教育,如噠噠英語、學而思網校等﹔有應對雅思、托福、公務員等專門考試的線上培訓,如中公教育、啟德考培等﹔還有闖關做題等工具類的應用,比如猿題庫、問他作業等。

  互聯網給教育帶來了顯著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表現在時間空間上的突破,更體現在教育的教、學、評、測等多個環節。在互聯網模式下,學習不再只是呈現、接收、反饋的過程,而是一種全新的認知過程。課程的建設也不再只是師生傳授,需要更加關注進度設計、用戶感受、社會參與等。

  “在線教育是互聯網革新課程的重要形式,但淺層學習、保持率低等也是常見問題。”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余勝泉說:“互聯網課程更需要關注學習認知和學習活動的設計,在這一方面,或許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將激發顛覆性變革。比如,當課程后台大數據顯示,在課程進行到某一時段時,有超過一半的學員做出了暫停或回放的動作,那麼課程開發人員就可以了解課程的難點所在,並有針對性地優化教學內容。”

  89.8%

  全國中小學網絡接入佔比

  縮小教育差距:為貧困地區孩子開一扇窗戶

  海南聯通跨海光纖專線遠程在線教育系統的開通,把祖國南端的三沙市永興學校與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緊密聯系在了一起。雖然相隔著幾百公裡的距離,但“同步課堂”卻能讓視頻兩端的孩子們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目前,兩所學校已經開設數學、語文繪本、國學誦讀、音樂四門課的遠程課堂,兩地的孩子也成了相互熟悉的好朋友。

  前不久,在北京魯迅故居的小四合院內,著名兒童文學家、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通過遠程直播平台為全國平安希望小學的學生們帶來了一堂形式新穎、內涵豐厚的經典文學課。上百所農村學校的孩子們在經典文學作品中感受到“故鄉”的文化與魅力。

  將優質的教育資源與邊遠貧困地區的距離從萬水千山縮短到一屏之隔,在線教育開啟了教育公平的新模式。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全國中小學中,89.8%的學校實現了網絡接入,85.1%的學校已擁有多媒體教室。“互聯網搭建起一條信息的通道,大大提升了貧困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為那裡的孩子打開了一扇窗。”正如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所言,互聯網已成為有助於實現教育公平、促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力量。

  “對於一些中西部農村地區來說,硬件條件的改善有目共睹,但是在軟件維護、互動方式、教師應用等配套投入上仍需要下一番功夫。”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張力認為,政府應持續增大財政投入力度,並且鼓勵地區之間的對口支援,同時倡導企業和公眾開展慈善幫扶,共同幫助貧困地區搭建起真正好用、真正實用的網絡教育平台。

  1941億元

  2017年市場規模預估

  完善行業監管:為標准認証體系拉一條准繩

  “雅思口語30天速成,外教一對一輔導。”看到網上的雅思輔導班價格實惠、時間自由,大學生小陳果斷報了名。然而,隨著課程的深入,小陳發現教育平台所說的“根據學員的要求安排上課時間”“定期測試”等大多都是“空頭支票”,“英語金牌講師”“專業八級外教名師”等也只是噱頭。

  “在線提交的問題,平均一周左右才有答復,實在太慢了。”北京市海澱區的王女士給兒子在網上報了一個“數學尖子班”課程,本想及時得到名師點撥,沒想到網校承諾的“答疑解惑”,不是慢吞吞的簡單回復,就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為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江蘇南京的黃女士在一家英語早教平台給兒子開通了在線課程。“剛開始孩子興趣很大,可是幾次課后,換了一名外教老師。新的老師跟孩子互動很少,兒子便不肯再學了。”黃女士說:“我想直接退費,可平台的工作人員總是百般阻攔,非讓我再試試其他課程。”

  ……

  當教育的“慢”碰上互聯網的“快”,在線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難免遇到種種問題。

  “在線教育還算是個新生事物,幾乎沒有准入門檻,相關的監管體系也尚未建立起來。必須加強法律監管、強化企業責任,讓在線教育真正轉向育人,優質的教育資源才能惠及更多人。”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蔣承說:“而且市場上比較火的在線教育產品往往是針對應試教育的,這其實與網絡教育的素質全面、優質均衡等目標是背離的。”

  艾瑞咨詢研究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941億元,同比增長22.9%。未來幾年,中國在線教育的市場規模也將繼續保持穩健的增長勢頭。

  “目前社會培訓機構教師、獨立教師這類人員的在線授課,屬於市場行為,其管理主要通過在線平台的監管和消費者的選擇,因此授課人員常常魚龍混雜。”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必須加快建立起互聯網教師的資格認証和質量認証體系,這是在線教育平台良性發展所需的必要環節。


 

(責編:孟哲、楊虞波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