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網播劇點擊量造假當警惕

任飛帆
2018年01月16日08: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隻有在風清氣正公平合理的環境下,網播劇行業才能合理合法地取得經濟效益、保障社會效益優先

近兩年中國網播劇持續發力、聚集人氣,成為文化領域當仁不讓的“藍海”。成績很多,問題也比較突出,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網播劇點擊量注水現象普遍。

與電視台收視率造假、電影票房造假邏輯類似,網播劇點擊量造假目的是通過好看的數據吸引廣告商和真實用戶。第三方機構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年初某網劇前台點擊量數字高達153億次,但真實點擊量僅有17億次,注水近九成。針對2017年1、2月上線的20部劇集抽樣調查,總體注水量高達六成。業內人士表示:點擊量造假已成為行業潛規則,一些看似火爆的網播劇,實際觀看人次遠小於播出平台公開數字。

點擊量造假情況嚴重,為什麼鮮見曝光和批評?原因在於點擊量造假不是在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產業鏈都對造假行徑“睜隻眼閉隻眼”。根據造假主體不同,點擊量造假分“官刷”和“野刷”兩種。前者是指視頻網站在后台直接調整播放次數,利用“羊群效應”吸引真實用戶來點播。后者是指劇組、演員、粉絲等通過購買刷量服務,人工大幅度增加點擊數字。從短期來看,參與造假者都會從點擊量造假中受益:演員可以拿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証明其明星效應,提升自身商業價值﹔視頻網站可以提高其宣傳程度,吸引真實用戶前來點擊﹔制作方以此向廣告商開出更高價格,吸引投資﹔投資人可以借此吹大資本泡沫。某公司制作的玄幻劇取得百億級點擊量后,公司估值也隨之暴漲幾十億元人民幣。

從長期來看,這個看起來似乎“人人受益”的造假行為將對文化行業乃至整個社會造成嚴重負面影響。一是干擾正常市場秩序,“劣幣驅逐良幣”。既然播出成績可以隨意修改,誰還願意在創作上煞費苦心、提高品質?由於點擊量是大多數投資方評價網播劇唯一指標,點擊量造假將導致劇組急功近利,高價爭搶“流量明星”制造噱頭,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小鮮肉”畸高片酬,擠壓制作成本,傷害劇集藝術品質。二是加劇文化企業資金鏈斷裂風險。點擊量造假和熱錢涌入互相助推,導致金融杠杆過度使用,一旦行業遇冷、泡沫破裂,整個行業將背上沉重債務。三是造假行為本身違背誠實守信的社會主流價值觀,有的甚至涉嫌商業欺詐、違法犯罪,作為“以文化人”的文化行業,其造假行為將對行業風氣乃至社會風氣造成無形卻惡劣的影響。

隻有在風清氣正公平合理的環境下,網播劇行業才能合理合法地取得經濟效益、保障社會效益優先。目前,針對網播劇的監管,主要聚焦於內容、題材層面,點擊量造假處在監管真空地帶,一位業內人士感嘆“幾乎沒人因此受到懲罰”。事實証明,靠各大網絡播放平台自律也是遠遠不夠的,要扭轉行業造假風氣,亟待加強行業監管,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打擊虛假點擊等商業欺詐行為,促進網播劇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2018年將是網播劇持續繁榮的一年。這個新興藝術板塊正在聚集越來越多的人才、物力、資本以及觀眾人氣,無論在藝術方面還是市場方面,都被寄予厚望。作為新興事物,網播劇藝術創作、行業規范、產業監管都處在初步成長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著眼長遠同時聚焦當下,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逐漸完善。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16日 24 版)

(責編:易瀟、楊虞波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