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手機去哪兒了? 新手機銷量背后是大量廢舊產品

廢舊手機去哪兒了?
中國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市場。而每年更新換代所帶來的廢舊手機數量也非常龐大,這也帶來了數量巨大的廢舊電子產品。
然而,這些廢舊手機都去哪兒了?不少手機經銷商、甚至是便利店,都有直接回收舊手機的業務。“目前我國90%以上的廢舊手機回收是為了實現二次銷售。”深圳市手機行業協會會長孫文平告訴《工人日報》記者。
新手機銷量背后是大量廢舊產品
深圳市福田區的華強北是全國聞名的電子市場聚集區。每天下午3點開始,位於這裡的通天地通訊城人流漸多,二手手機銷售者、購買者、手機維修人員、廢舊手機回收人員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這棟四層大廈裡。不一會兒,櫃台上已經擺放好不同型號的二手手機、零件等,背著雙肩包的顧客也穿梭在近千個櫃台間。
在華強北,像這樣的市場還有很多家。在通天地通訊市場,記者留意到,一樓、二樓主要銷售手機配件,如耳機、充電器、貼膜、手機殼套等,三樓主要銷售二手國產手機,四樓主要是二手蘋果手機及相關零配件。“廢舊手機中,蘋果更受歡迎。以前三樓幾乎全是國產手機,現在不少櫃台也轉向賣蘋果手機了,國產手機不好賣。”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目前,我國每年手機更新換代使得廢舊手機數量非常龐大,這也帶來了數量巨大的廢舊電子產品。深圳市手機行業協會曾在華強北調研手機更換情況,數據顯示,大多數消費者不超過20個月就要更換一次手機。用戶把二手手機賣給回收者,這些手機經過修理再次流向市場。
報廢的零部件也有人回收
這些通訊市場都不會標明價格,玻璃櫃台上寫明手機型號、內存大小、新舊情況等。記者了解到,這裡的電子市場大多做熟客,對於新人較為謹慎。為防止老客戶流失,電子市場提供給客戶的袋子都是黑色不透明塑料袋,此舉是擔心客戶需要的產品類型被其他銷售者了解后,挖走客戶。
通天地通訊市場一層樓有近千個櫃台,每個櫃台上都疊放著用橡皮筋捆好的二手手機,並根據新舊程度不同來分類,依次為充新手機,靚手機,小花機,大花機。手機根據新舊價格不等,差價在100元到150元之間。而報廢的手機會被銷售人員在櫃台自行拆解,有用的零件也能進行銷售,例如蘋果手機CPU300元,屏幕200元,電池50元。報廢的零部件也有人回收,但是價格很低,銷售人員也不清楚這些報廢零件的去向。
在銷售櫃台四周,有不少手機維修店。有的二手手機配件損壞了,客戶為了二次銷售能賣個好價錢,就會去維修店修理。有些二手手機設置了密碼或者指紋鎖,也需要到維修店解鎖。
通天地通訊市場的櫃台上幾乎都放了一瓶精密電子環保清洗劑,和幾樣簡單的手機拆解、維修工具。記者留意到,銷售后的二手手機還貼有防偽標簽,標簽由店家設計,且隻能一次性使用,撕下后就無法貼上去了。“這裡的產品很多保修5天或7天,防偽標簽是為了防止顧客拿了其他店的商品來維修或換貨。”
廢舊手機含金量超過金礦
2010年,深圳市手機行業協會發起“綠手帕”手機回收公益活動,但活動在持續半年后沒有繼續了。市民參與回收積極性並不高。孫文平說,目前國內通過正規渠道環保處理回收廢舊手機的,隻佔不到2%。他介紹,廢舊手機所含的芯片、塑膠、元器件、金屬等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特別是被丟棄的廢舊電池。
中信建投証券分析師陳開偉認為,廢舊手機的價值不容忽視,手機中的有用礦物總量非常可觀。“僅從可循環利用的有色金屬角度看,一噸移動手機(除電池外)所含金屬有銀3.5千克、金340克、鈀140克、銅130千克,含金量超過了品質較高的金礦。”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7年1~11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4.48億部。廣發証券分析師郭鵬認為,手機拆解市場前景廣闊。“預計2020年我國手機理論拆解量可達4~5億部。”
孫文平認為,有關部門應重視廢舊手機的回收、環保處理和資源再利用,出台相關政策。“我們也希望群眾支持回收。放在家裡的廢棄手機就像定時炸彈,處理好信息,恢復出廠設置后,把手機交給有能力做環保回收的企業,就不用擔心信息泄漏了,還能減輕環境壓力。”
本報記者 劉友婷 本報實習生 靳曼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