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網絡詐騙用上人工智能”拉響警報

練洪洋
2017年12月13日09:30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網絡詐騙用上人工智能”拉響警報

近日,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對董健偉、吳波、趙雪妍、邊春婧4人提起公訴。據介紹,“1·03”網絡“黑產”系列專案涉案人員達160余人,被害人遍布全國2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涉案金額高達2000余萬元。

若以涉案金額論,這個案子不算太大,但情節令人害怕,因為該案出現一個新動向:利用人工智能晒密撞庫、聊天機器人,且屬全國首例。為了提升安全性能,許多互聯網公司的賬號登錄要求輸入圖片驗証碼,而“1·03”網絡“黑產”系列專案中的黑客,利用人工智能識別圖片驗証碼,識別正確率高達95%以上。在此平台被打掉的前3個月,已經提供驗証碼識別服務259億次!

更不可思議的是,該案犯罪嫌疑人利用聊天機器人軟件,一個人同時控制著一二十個端口,在微信、婚戀網站中假裝成各種“美女”,同時和對方聊天交友,批量“談戀愛”。不少人就在這些“虛擬美女”的誘惑中,上當受騙。可以想象,若不是公安機關及時破案,該詐騙案的“雪球”將越滾越大。

機器學習、神經網絡、自動駕駛、疾病診斷……正在發展的人工智能,或許能將人類智慧和機器智慧結合起來,甚至將人類和機器結合起來,創造一個復雜美好現在難以描述的時代。中國科學院和央視共同主辦的《機智過人》節目,向公眾展示了人工智能這個超神奇世界。如頂尖人臉識別人工智能“御眼重明”,存儲了1000萬人的2億余張圖片,人臉識別度超過90%,並能實現跨年齡人臉識別,目前已在銀行櫃台、機場安檢等多個領域投入使用。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人工智能亦然。被好人利用,用在為人類自身服務,為世界創造美好未來,它就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東西﹔不幸被歹人所用,用來坑蒙拐騙、實施罪惡,破壞秩序、挑戰道德與法律底線,那就值得我們警惕。網絡詐騙用上人工智能,無疑是向人工智能未來發展拉響的一次警報。對於人工智能發展出現偏離正常軌道的苗頭,必須未雨綢繆,現在就予以重視。倘若坐視不理,隨著人工智能迅猛發展與廣泛普及,負面影響將會進一步顯現,且不局限於網絡詐騙。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檢測欺詐與利用人工智能進行詐騙犯罪斗智斗勇是其中的技術解決方案,也是受互聯網公司偏愛的防范路徑,許多科技公司為此付出努力,並取得一定成效。如騰訊為了打擊網絡詐騙,採用了人工智能“麒麟”系統。該系統用於打擊偽基站,基於大數據和深度機器學習,對偽基站進行精准定位,協助警方進行打擊,偽基站所發出的詐騙短信,從偽主叫、內容、地址、經緯度和受影響用戶程度等,都能得到“麒麟”系統的識別。

更深一層,在角度定位與法律供給。當人工智能可以像人類一樣獨立思考和決策,代替人類從事某些工作、擔任某種角色(如汽車駕駛),人工智能的權利與義務何在,法律如何調整其中復雜的關系?當人工智能卷入犯罪案件中,責任主體如何界定,人工智能算不算具有法律和道德意識與行為能力的主體?如果不是,究竟應該由研發者、運營者還是使用者來承擔責任?如果承認人工智能是有行為能力的主體,那麼又該如何為“犯罪嫌疑人工智能”定罪量刑?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度思考。

人工智能再厲害,網絡詐騙也是在利用受害者的人性弱點,譬如輕信。作為利益主體,自我防范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就算你“親戚朋友”通過QQ或微信向你借錢,事先打個電話核實一下,不過是舉手之勞,就可能躲過騙子精心布置的陷阱。

(責編:易瀟、楊虞波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