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雙十一包裹量可繞地球七圈 快遞綠色包裝還有多遠

楊波 實習生夏琪、鄒婧
2017年11月10日13:44 | 來源:人民網-IT頻道
小字號

  每年的“雙十一”都被稱為電商和快遞行業的“春運”,除了站點爆倉、包裹積壓等老大難問題,近兩年,消費者和媒體也日益重視快遞包裝的污染問題。

  來自國家郵政局的預測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全國快遞業務總量有望超過15億件,以平均每件包裹0.2米長度來保守計算,如果把這些包裝盒連起來,其距離將超過30萬公裡,接近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足以繞地球七圈半。

  紙質包裝、“無需餐具”、共享快遞盒……這些新的舉措是否能改善快遞包裝盒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呢?為了解答這些問題,人民網IT頻道在“雙十一”到來之前對此作了一番調查。

  政府積極引導,綠色包裝成行業趨勢

  2017年11月4日,重慶的鄭先生收到一個塑料小黃箱包裝的快遞。他簽收取貨后,快遞員就立即把小黃箱收走了。這種小黃箱是今年剛推出的共享快遞箱,鄭先生是重慶第一個簽收該種快遞箱的用戶。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這種共享快遞箱在北上廣等城市已投放了5萬個。截止到今年10月,這5萬個快遞箱已經累計節省了650萬個快遞盒。

  人民網IT頻道整理發現,今年以來,以共享包裝盒為代表的綠色物流行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今年3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菜鳥網絡發起的菜鳥綠色聯盟專項基金成立﹔6月5日,京東發起針對綠色供應鏈的聯合行動——“青流計劃”。蘇寧雲商等平台也先后發布了綠色物流的相關項目。

  這些電商平台發起的這行動,都與最近一年政府部門的政策引導密不可分。

  2016年12月,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三部門聯合發布《電子商務“十三五”規劃》,提出了“綠色電子商務行動”﹔

  2017年7月22日,國家郵政局提出要推進快遞綠色包裝的實施方案﹔

  2017年11月2日,國家郵政局、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環保部、等十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擬到2020年使可降解的綠色包裝材料的應用比例提高到50%,並基本建成專門的快遞包裝物回收體系。

  ……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標志,十九大報告提到‘生態文明’12次,‘美麗’8次,‘綠色’15次。”國家郵政局副局長王梅在郵政局的2018年工作務虛會上說道。她表示,要持續推動郵政、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真正實現從“膠帶纏繞地球”到“綠色環繞地球”。

  在這樣的政策導向下,企業開始更深入地探索綠色物流。今年“雙十一”,京東推出了循環包裝袋——到京東自提點帶走商品后,紅色的包裝袋由工作人員回收,返回倉儲再次打包使用。菜鳥網絡在重點城市包括50所高校的菜鳥驛站全面啟動紙箱回收,消費者在菜鳥驛站收件拆包后可以選擇將紙箱留在驛站。而蘇寧易購使用了“小黃箱”——共享快遞箱,快遞員送貨上門后立即回收以供重復使用。

  觀念淡薄、利潤微薄,回收體系建立仍待破題

  盡管綠色包裝已成為行業新趨勢,從政府到電商平台再到快遞企業,都已經在推進這項工作,但要讓每年上百億件包裹真正實現綠色包裝“落地”,依然面臨不少困難,回收難就是其中之一。

  以最傳統的紙箱回收為例,韻達快遞北京大學快遞點的許師傅介紹,其實紙箱一直可以回收,但很多顧客簽收過包裹后,會把未拆的紙箱一起帶走。快遞員有時會提醒,但於事無補。“有的包裹小,拿紙箱方便,懶得拆吧。”許師傅猜測。

  在走訪北京某小區附近的快遞點時,工作人員也告訴人民網IT頻道:“顧客根據物品自行決定是否當場拆開並留下包裝盒,我們沒有權利強制。上門送件時偶爾能回收紙箱,但是如果每次都特意去取可回收包裝,耽誤工時,網點的用人成本也會提高。”

  一方面是快遞網點無暇回收,另一方面是大眾對於快遞包裝的認識尚淺,缺乏垃圾分類知識,這讓系統回收的體系建立遭遇重重阻礙。

  快遞包裝回收難,也難在整個回收行業利潤逐年微薄。2014年,國內第一家擁有互聯網回收資質的企業“再生活”在京起家。“再生活”有專門的回收員定期上門回收廢品,曾覆蓋北京1000多個小區,便利了30多萬人進行生活廢品回收。今年9月,“再生活”停擺,落入同樣境遇的還有很多當年進軍“互聯網+”廢品回收領域的企業。

  “我們國家的快遞業務增長非常快,但隨之而來,塑料袋、紙箱、填充物和膠帶這些包裝廢棄物也越來越多,”中國塑協降解塑料專委會秘書長翁雲宣介紹,“現在全球對包裝物的回收力度不夠,有30%左右被隨意丟棄。在中國,被隨意丟棄的包裝還不止30%。”

  無獨有偶,外賣行業也面臨著相似的問題。自重慶市綠色志願者聯合會以外賣污染起訴了百度外賣、美圖、餓了麼后,三家外賣平台開始推出一系列環保計劃,如美團和餓了麼在APP下單頁面上試行添加“無需餐具”選項,然而,這一措施在實際操作中常常“遇冷”。吉林大學在校生韓涵就發現,常常自己勾選了“無需餐具”選項,商家仍然給自己放了一次性餐具。“商家還是怕客人給差評吧。”韓涵說。

  面對回收障礙,翁雲宣的看法是,包裝材料本身是關鍵。他建議:“一邊回收,一邊用環保的材料替代,雙管齊下。”

  日前,一些生產包裝材料的企業也正積極地研發環保材料,並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從產品角度,可以實現即使無人回收,六周內也能被生物降解。與傳統廢品隻能進行填埋和焚燒的方式相比,新材料可大大減少快遞包裝物在末端對環境的污染。例如,針對膠帶難以回收的問題,一撕得干脆棄用了常規的膠帶,用一個拉鏈式的包裝實現了環保效果。

  而問起生產環保材料的利潤問題,金暉兆隆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雅娟說:“單從企業利潤的角度講,生產生物可降解材料還沒有什麼收益。但我們准備把這件事做下去,因為這真的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我們願意全力以赴地參與到這場變革中去。”

  “雙十一”不僅是全民購物節,也應是環保消費日

  2016年10月20日,由國家郵政局指導、中國郵政快遞報社主辦的“快遞最后一公裡峰會”於北京舉行。會上,各部委、產業鏈各企業達成了五項“北京共識”,涉及從政府到企業、再到全民的方方面面。其中,第五項便是“呼吁廣大的快遞客、用戶和社會各界人士身體力行,積極倡導和使用快遞綠色包裝,做快遞綠色包裝的全生命周期的推動者,共同為實現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綠色發展,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為全面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郵政業作出貢獻”。

  那麼,如何動員全社會來推進綠色物流呢?對於這個問題,中國塑協降解塑料專委會秘書長翁雲宣認為,首先從國家層面上,應繼續推進對綠色包裝生產企業的扶持。如果借鑒發達國家,歐盟的做法是對生物可降解材料免征高額的回收稅﹔美國農業部則是對生物材料優先採購。目前,國家發改委已於2006年、2008年、2014年連續幾次進行專項支持,並在長春、武漢、深圳等城市開展了示范工作。翁雲宣希望,未來國家能針對快遞等行業的包裝出台強制性的政策。

  “沒有強制性的政策,這些事情推動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翁雲宣解釋道。

  首要的便是快遞包裝的標准問題,讓“良幣驅逐劣幣”。今年國家郵政局新增修訂了普通膠帶和生物降解膠帶兩項在材料方面的行業標准,但就如何規范快遞包裝使用量、快遞包裝產品綠色認証、檢測和環保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還進展緩慢。

  “建立標准是非常重要的,”菜鳥網絡的市場部負責人徐俊華說,“標准一旦建立,就可以引導生產企業和中游的流通企業,同時提高消費者對綠色包裝的認知。”

  而困難的核心還在於綠色包裝的推廣成本。徐俊華指出:“如果將阿裡、淘寶體系內電商快遞包裝的50%轉換成可降解材料,一個增加0.5元成本,那麼估算未來五年將多出200億,這不是哪一個企業能單獨消化的。“

  面對成本問題,金暉兆隆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雅娟認為,政府可以通過專項資金、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等給予企業實惠。

  菜鳥網絡“綠動計劃”負責人則向記者進一步表示:“除輸血之外,探索合理的商業運作模式極具現實意義,如果環保的各個環節、各方能看到經濟效益,就能更好地推廣綠色包裝。“

  除了經濟方面的支持,參與了菜鳥綠色包裝的“綠動計劃”的武漢華麗公司董事長張立斌建議,應該對這些採購、使用綠色包裝的商家、用戶給予一些名的鼓勵,比如樹立標杆企業、用戶,從而起到示范帶頭的作用。

  而在消費者的意識方面,“我想,建立起增強低碳環保意識的環境,不斷增強全民的綠色意識,是完全有可能帶動綠色包裝的發展的。”張立斌說。

  在調查結束之時,一直關注快遞綠色包裝進展的大學生小周對人民網IT頻道表示:我們今天的消費,不應該成為明天子孫后代的負擔,希望每年的“雙十一”,不僅是全民的狂歡購物節,也是全民的環保消費日。

(責編:畢磊、楊虞波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