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時評:“燒腦”的雙11玩法繞暈消費者 商家誠意咋體現

孟哲
2017年11月10日08:52 | 來源:人民網-IT頻道
小字號

“雙十一”又要到了,幾年來,它的“吸金”能力在不斷地刷新著人們的認知,已經變成了一個集體參與的“網絡狂歡節”。在這背后,是消費理念和方式的升級換代,親民的價格、給力的折扣,把實惠真正讓利給消費者,是人們對“雙十一”的期待。

今年,“雙十一”的玩法更加復雜,有網友根據電商平台的廣告梳理出了幾種常見的打折“套路”。設定較高的優惠門檻,想獲得優惠就必須買一些不想買的商品﹔購物達到一定金額才發優惠券,但優惠券隻能購買指定商品﹔讓人心動的優惠力度,卻需要提前預定金才能享受,多種限制規則讓定金還可能“打水漂”。如此種種,今年的“雙十一”被網友戲稱“沒點奧數功底都不敢下單”。

在這些“燒腦”的規則背后,不禁讓人產生懷疑,商家的誠意究竟在哪裡?消費者能得到多大的實惠?當一些“精明”的商家把一張張優惠券變成數字“陷阱”、一個個紅包規則變成“坑”的時候,消費者還有參與的樂趣嗎?當消費體驗直線下降時,還會有多少人願意參與這場狂歡呢?

去年,國家發改委受理涉及“雙十一”的投訴案件中,促銷優惠不實是消費者投訴最為集中的問題,佔比62%,主要包括優惠條件限制多、優惠承諾不兌現、保價承諾不保價等。今年11月2日,國家工商總局印發通知,規范“雙十一”促銷,提出“七不得”,包括不得發布虛假廣告、虛報特價攬客﹔不得先漲價再打折、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

套路營銷難贏未來。對於想在“雙十一”期間創下業績記錄的平台和商家來說,是否應該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套路。跟風熱潮總會過去,商家真正該思考的應是如何去創造長期效益,而不是追求一時的利益。玩“套路”讓消費者“入坑”,卻輕視產品和服務,最終難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此外,消費者在網購饕餮盛宴面前必須要保持理性,擦亮眼睛,不要盲目、過度、沖動消費,不要被各種消費的明示、暗示所影響,同時,更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

消費者如果在網購過程中遇到合法權益遭受侵害的情況,可以通過客服網絡平台發起維權投訴,也可以向網店或網站所在地的工商部門、消協組織等投訴維權。

(責編:易瀟、楊虞波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