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為何女性IT工作者佔比低

2017年10月31日08:4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何女性IT工作者佔比低

  為什麼計算機領域女性的身影較少?一場名為“計算之美—IT精英女性論壇”的論壇,成為近日在福州舉行的2017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上幾十場分論壇中最火爆的一場,很多參會者堅持站在過道和門口聽完整個論壇,其中不乏男性。

  論壇的主講嘉賓還是以女性為主。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楊士強是其中的“少數”,他是這個論壇的倡議者和推動者。

  以計算機科學為基礎的IT領域無疑是現在最活躍的行業之一,並且幾乎改變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作為計算機系教授,楊士強看到的卻是計算機專業女生比例越來越少。同時他注意到,很多計算機系的女性畢業生到國外后,發展得非常出色。他一直想搞清楚到底什麼原因阻礙了優秀的高中女生進入計算機領域。他也發現,國際上一些學術組織很多都有專門的女工作者學術組織。在楊士強的推動下,中國計算機學會2014年成立了女計算機工作者委員會(以下簡稱“女工委”)。

  斯坦福大學教授、谷歌雲首席科學家李飛飛應邀出席本次中國計算機大會。這位國際人工智能領域優秀的華人女科學家坦言,CNCC曾連續3年發出邀請,今年她終於成行。

  她談到目前人類正在進行第四次工業革命,計算科學是引領整個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但目前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遠遠不夠社會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鼓勵計算科學人員的多樣化。

  “有太多的例子已經証明在一個多元的工作組裡所做出來的工作更具有創新性和創造性。這個工作環境對每一個人都是一種挑戰,因為大家來自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思維,在這樣的碰撞下工作會更好。”李飛飛提到社會公平倫理道德的問題,“機器是沒有獨立的價值觀的,機器的價值觀反映人類的價值觀,那麼我們如果不調動人類的公平的資源和包容多元的價值觀,這對整個科技的發展是一種傷害,對社會也是一種傷害。”

  對於女生到了國外更出色的問題,李飛飛認為一個原因是海外的平台對女生更公平。

  當今的工作生活節奏以及社會現實壓力,都對各個行業的女性職業發展造成一定的困擾。根據美國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相關數據顯示,美國女性IT工作者佔比較低,且比例逐年下降。美國56% 的IT女性在事業巔峰期辭去工作,這一比例是男性的兩倍。IT女性辭去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平衡家庭與工作。

  女工委在2015和2016年兩次針對計算機類女工作者進行了調查,發現計算機女工作者的壓力來自於“工作繁瑣頭緒多、技術更新快、工作量大以及工作難度大”四個方面。

  學習新技術和面對新機會時主動性上相對較弱、對自身潛力的挖掘不夠積極、照顧家庭不適應經常加班、不方便出差等是被調查者普遍認為的計算機類女工作者的劣勢。這些劣勢與壓力正好一一對應。

  中國計算機學會前任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鄭緯民認為,女生之所以在計算機領域比例少而且有人覺得“不行”,是因為女生信心不足。他提到自己主持的高性能計算研究所,有幾年100多名成員中沒有一個女生,“主要是女生聽說做計算機系統這項工作非常苦,被嚇到了。其實男女生在學習和工作能力上差不多,隻要想做,就肯定能做好。”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張黔則認為這裡面存在一個“不知不敢”的問題。由於“不知”,女生不知道計算機學科的特點。張默培養的博士生中女生確實比男生少,但都很出色。女生不願投入IT學科是因為受到了“做工程難,不適合女生干”的影響。她認為女生有自己的優勢,更擅長多元化要素組合,女性的溝通能力強會讓一個團隊內討論結果更棒。

  對於如何鼓勵更多女生從事計算機工作,北京大學信息科學學院副院長李文新認為應該提供各種機會。她發現現在會編程和對編程感興趣的中學生還是太少了,中小學也缺少相關課程。美國已經掀起了一股在中小學學編程的熱潮,不僅是高年級的中學生,甚至在小學也開始各種可視化編程的課程。她和同事曾經在北京的幼兒園和中小學進行實驗,引導孩子們掌握必要的計算機邏輯思維。

  李飛飛簡單介紹了她4年前開始的一項志願工作—舉辦人工智能女生夏令營,美國的高一女生和中國初三升高一的女生都可以申請。這是一個慈善組織提供的資助,夏令營地點設在美國最好的高校裡。“給多元人群提供機會。教育中一定要加入人文因素,吸引女生參加,讓學生可以看到AI用於醫療、教育、營救等各個方面。”

  “寬容包容,可以安靜聽完別人的建議,同時追求完美、注意細節。”這是女工委主任、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主任盧宇彤總結的女性的優勢。這位國際超級計算領域少有的優秀女科學家,從自己的成長經歷提出:“要讓女生有科學家的夢想,舉辦IT女性精英大會,就是給更多女生提供榜樣。”

(責編:易瀟、沈光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